商鞅结局如何?

路鑫蓓路鑫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秦孝公一生,是攻入关中,统一河山的事业;秦孝公之死,是举全国之力,为图大业,不幸英年早逝;而商鞅,是奠定秦国百年基业的人,他改变了秦国,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但是,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

商鞅一生,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他是卫国人,当时卫国尚未被秦国所灭,在卫国,他原名“公孙鞅”,爱好法学,为人果敢勇猛,志向远大。后来,由于在卫国不能施展抱负,于是,他便到了魏国。在魏国,他遇到了卫鞅,也就是自己所用的仆人。当时,卫鞅的母亲是魏国公子旄缪的侍妾,卫鞅因出身不好,家里又穷,所以只能给商鞅当仆人。商鞅初见卫鞅,便对其百般器重,倾囊相授。卫鞅长大后,受商鞅之恩,在秦国任职,发迹后乃改姓“卫”。

而商鞅的卫鞅,并不是其原来的名字,卫鞅原名“公孙鞅”。卫鞅是卫国人,他与公子缗相熟,在年少轻狂时,二人私定终身,相约回卫国继承祖业。卫鞅在公子缗家做食客,等待时机继承祖业。但不幸,此时的卫国已遭秦国攻破,公子缗自杀。而卫鞅则被送往魏国,充当奴仆。在魏国,卫鞅遇到了商鞅,并受其赏识,后得以在秦国施展抱负,报效秦国。因而便把姓名“公孙鞅”改为“卫鞅”,以示效忠秦国。

商鞅在秦国,数次向秦孝公进言,力劝其变法图强。但是,当时守旧派力量强大,朝中多有反对之声,特别是以太子傅卫鞅的导师景监为代表。但他也是心知其必成,便在景监反对数次进言后,再度向秦孝公奏请,希望可以由太子傅而任教王太子。在教太子之时,他精心谋划,由太子秦孝乙对秦孝公见之,使其察觉变法势在必行。卫鞅对教太子之法颇为得意,并自认为“法行之虽成,秦国之败亡亦遂于此矣”。但是,商鞅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失算之处在于,在变法实施的过程中,失去了对太子秦孝乙的控制。

变法开始数年后,太子秦孝乙与商鞅的新吏偷情之事暴露。卫鞅为了保住自己的声誉,便要处死太子太傅。当时,太子太傅的老婆是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的奇女子——芈八子。芈八子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太子秦孝乙私通,同时她还指使太子秦孝乙向商鞅求助,以此来缓和太子太傅与商鞅之间的关系。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孝甲竟跪倒在商鞅门前,自请处罚,并拒绝面见商鞅。

秦孝乙之贤,乃世人共知之事,而商鞅身为太傅之师却未能查觉其“奸”,反倒是对太子秦孝乙施加严惩,使其母子面临亡国之危。这使商鞅感到了自己的失意和失职。因而便有“法行之虽成,秦国之败亡亦遂于此矣”的感叹。

在太子被处死之后,商鞅开始感受到来自太子的怨念。而这一怨念,也成为日后商鞅死亡的宿命。

在秦孝公去世之后,太子即位,即秦惠王。秦惠王即位之后,便“以商君之教,施行之门”,即把商鞅所制定的法令制度当作秦国法律来推行。此时,卫鞅便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地位。卫鞅本已得到秦惠王封地,但是他为了逃避秦惠王的怨恨,便上书请求入秦国立功,以求获罪,退隐山林。

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王诱而逮捕,被处死。其尸体被弃于野外,两日未敛。直到其生前所治之民收葬其尸身。在商鞅死后,秦民皆哭,而秦惠王则令将商鞅在封地安葬。

历史评价:

商鞅变法的历史功过,历来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商鞅变法强化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奴隶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正如梁启超说的“近世所谓君主立宪者,实惟商人鞅之政策终身行之,然后能以弱国称霸于东方。”。

但是,后来,秦国的封建化也就完成得最早最好。秦朝建立之后,商鞅所制定的法律,成为了秦朝的固定法律,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