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我爱你怎么说?
香港人一般说「爱你」「我爱你的简体字」和「我好喜欢你」的机率是 65%、20% 和 15%,而用「我锺意你」「我中意你的简体字」和「我好中意你呢」的机率是 75%、85% 和 45%。所以其实「我爱你」这三个字的出现率不是最高的。「爱你」「我钟意你」这些说法是比较日常的,而「我爱你的简体字」「我好喜欢妳」就比较文青有诗意了(不过用「我锺意你」来表达对一位女性的爱意时,听起来就像是有戏谑的意味在里头)。
因为中文里「你」的字形和读音在古代是不一样的,且字义也差很多,所以「你」在古代是没有「第三人称代词」的意思的,而现代汉语中的「你」除了「第二人称代词」之外,还有「第三人称代词」的意思,这个第三人称的「你」字是从「汝」来的。《论语·阳货》里有「予欲无言」,朱熹注:「欲言者,由也;无言者,吾也。此上下文之意。……『欲』当为『於』,『欲无言』,即『於无言』,谓『我欲无言而汝欲行』者也。」这段话里的「由」就是「你」,「吾」就是我们现在的「我」。可见「你」最初其实是「第二人称代词」,后来才慢慢发展成「第三人称代词」的。
在古文里表达类似英文「I love you.」的意思的时候,会用「我锺意你」或「我中意你」,这时候的“你”是“第二人称代词”。但是,用这个“你”字来代指第二人称的人称代词时,它所修饰的词性是动词而非名词,因此用法跟英语的「I love doing sth.」差不多。比如说「我鍾意打机」「我中意食肉」。 但用“你”来代指第三人称的“你”的时候,情况就有点复杂。这时候的“你”是个介词,可以理解为“把”“给”之类的意思,表示“你”是“第三人称代词”而不是“第二人称代词”。由于古汉语是单音节语序固定的,因此这时候的“你”字后头的动词或是形容词,必须带上使动用法或者宾语。比如「畀你玩」(「畀」就是「给」的意思),「畀你食」,「畀你知」。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给你」和「我喜欢你」的意思近似于现在普通话的「给我」和「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