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震为木,东方寅卯之月为春季,春气生发,万象更新。正是木在四季之中处于“生”的状态,故称“震为木”。 又因五行相生的关系,木生火(夏季),所以有“木火通明”、“火旺木烁”的说法;因为春夏之交属阳盛阴衰之时,所以又有“阳盛阴虚,水不胜火”的论断。 所以,震卦的五行属性为木。其特性为生发、舒畅、跳脱。
以上只是对五行的简单介绍,若想详细了解,可以阅读《周易》这本书。 “易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总汇,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地理山川、人文风俗等丰富知识。虽然其中很多内容已经难以考证,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知识了解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绵延发展的根源所在。 我整理了一些关于易学基础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古人为什么单单从这常见的五种物质中总结出五行的思想呢?这五种物质与我们的生命活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从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地区说起。在商朝时,那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水充足,自然环境十分理想。
这里的先民很早就开始种植粟和菽这样的农作物,而为了获得更好的收成,人们需要经常从事一些耕种、灌溉、修筑堤坝之类的农事活动。他们在这些日常实践中,很自然地就接触到了木、火、土、金、水等常见物质,并且积累了很多关于这几种物质的知识,总结出它们在很多方面的特性,比如颜色、情态、形状等等。不仅如此,人们在对这五种物质的长期探索中,还发现了其中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
比如木头可以燃烧,而燃烧要借助火,火又能融化金属,金属可以用来翻耕土地,而土里的水分又能灭火。这种环环相扣的关系让我们的先民意识到了世界万物万事是普遍联系,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又在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其它物质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很自然地就将这五种物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将这五种物质理想化、模型化,提炼出了五种元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行。因此,五行首先被用来探讨自然界的演变规律,如描述四季、方位、时令、脏腑、官窍等等。同时,五行学说把宇宙万物分归为五大类,这五类又可再分亚类,五类和亚类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并可不断向纵深和更多更远的范围推衍开去。
这种从人们所熟悉的东西出发,由近及远,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正是中国智慧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