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属于五行什么意思?
“迪”字属火,读音dí 。 《说文解字》中关于“迪”字的解释如下: “迪”字在古时又写作“逷”或“逖”。 《诗经·大雅·江汉》中有言:“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上司,民所弗违。”朱熹注曰:“啴音谈;焞音图。”可见在先秦时期“迪”、“逖”二字通假,都读作tī。
后来“倜”字出现,与“迪”同义,也读作tì,并逐渐代替了“迪”字。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有言:“吾少孤,及长大,兄事吾叔。”其中的“叔”指的就是韩愈的叔叔,即杜佑。杜佑的字为“嗣直”,所以又称“杜嗣直”或者“小杜”。他在《答孟尚书书》中说自己“幼孤,叔父见育,逮闻太夫人之训,则叔父名嗣直”。这里就采用了“迪”字的古体“逷”字。
汉代的《礼记·檀弓下》有言:“晋献公将伐虢,荀息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其中的“垂棘”和“曲沃”都是地名,东汉应劭注《汉书·地理志》时认为“垂棘”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沁水县,而“曲沃”则是现在山西省翼城县东北二十里。
西晋张斐《五经文字·士部》云:“‘狄’今俗作‘廸’,非。”说明“迪”字在古时写作“逷”或者“逖”。 宋代司马光编撰的《隋唐嘉话》中有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李师道上书朝廷,诬告淄青节度使刘悟谋反,宪宗命人将其斩杀。李师道是平卢、范阳两镇的节度使。他上书所诬称的刘悟就是沧景节度使刘悟之子。刘悟听说后很生气,对左右的人说:“吾父子灭门者,自道州司马,至沧州刺史,皆李师道为之。”其中“道州司马”是指唐穆宗时宰相王涯之子王师道被贬为道州司马的事,“沧州刺史”指的是李师道的表兄弟李愬,他被封为沧州刺史。此事在《旧唐书·宪宗纪下》中也有所记载。李师道此人在唐敬宗时被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