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火旺能取水名吗?
不能,但可以用带水的字。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汉书·昭帝纪》记载:“上(汉武帝)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吉凶祸福、成败兴废之故,昭然著明,而天下所以废兴者,尽在于人。”这里的“人”其实指的是“人事”,即人为的关系。汉代以后的人事与天道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五个元素(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种观点传到现代,并融入中医学里,便成了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五大系统,以及阴阳五行说中相对应的阳盛阴虚、阴盛阳虚、阳气不足、阴气不足和阴阳两虚这五个阴阳偏颇的病理状态。用五行的理论来分析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再用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去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这样,在时间上有春季夏秋季冬季春夏季,在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中,在物质形态上有气体液体固体,在自然界变化有升有降有静有动,在生理功能上有兴奋抑制亢奋,在病理变化有火热寒湿燥邪等等。
当然,其中很多说法与现代科学相违背,需要与时俱进地认识。但是,其中有很多中医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相符的,是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所以提问中的问题,应该这样理解,体内有火,适合吃寒凉性质的饮食还是温暖性质的饮食?体内有火的症状是什么?要治这个体有火,是用凉药还是温药?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答案就非常明确肯定,身体内有火要用寒凉药物清热,或者多吃凉食有助于清热。因为热症的表现是红脸发烧口干舌燥尿黄便秘等,这些临床表现用中医理论来说都是实热证,需要用寒凉药物清泻。同样,从西医角度来说,体内有火表现为新陈代谢旺盛,多余的热量转化为体内的维生素,因此需要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多是凉性的。
但是中医还有“壮火气”的理论,就是说如果体内的热像不是那么明显,而是绵绵不断似有若无的状态,这时不能用寒凉药清除体内热火,反而应该用温热药引导体内的热气向外发散。也就是说,使用热药的时机是在体表有热象,例如皮肤发红,咽喉肿痛,小便黄且短,大便秘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