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共生是什么意思?
“金生水,水生木”,这里所谓的生并非生成之生,而是相生之意。《易·系辞》中说得很明白: “生生之谓易” 五行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春秋战国时已有完整理论,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并用来指导社会生活各方面;唐代韩愈写过一篇名为《五行相生死论》的文章(虽然这篇文章是讨论阴阳五行的,但是文中并未出现“相生相克”的概念);宋代王钦若等编著的《周易正义》中引用过不少先秦古书来解释五行相生、相克;元明之时有人根据《黄帝内经》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无偏颇之疾,遂寿考而不亡”的养生论述,附会出‘五行相生,阴阳循环’的养生之道;清人王士雄所著《随息居饮食谱》中则明确提出了“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养生原则。
总之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河中,五行相生就像是划过天际的流星一般闪耀且永恒。 那么什么是五行相生呢?五行相生即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促进的关系,其具体涵义为: 金生水,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人们可以采集到更多水源,从而有利于灌溉和养殖,所以有了水就可以使金属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水生木,树木可以通过吸收水分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大量营养,从而形成生机勃勃的大森林; 木生火,木本身具有燃烧的特性,而且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树木越多氧气越充足,越利于火 的燃烧并且将热量散发出去,于是大地被烘烤得热气腾腾,大自然开始进入一个熊熊火焰燃烧的季节; 火生土,火光可以将周围的草木都烤焦,土地中的有机物会被高温激活从而迅速繁殖,形成丰富的土壤; 土生金,丰富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之下可转化为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