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惠群最佳答案 “滕”字,左边的“艹”是偏旁,右边的部首其实是“言”,繁体字为“騰”。 上面两个问题应该合并起来讨论。 “滕”“騰”二字都读“téng”时,含义并不相同: “滕”这个字有“草”做偏旁,表示的当然是植物;而“騰”没有“草”,本来指的是一种祭祀用的舞具——用鹿皮做的手套、靴子之类的。这个字读音和意义与“縢”(縢téng)相当。 所以“藤”字就是由“滕”字加一个“艹”旁而来;同理,“蘿蔔”的“蔔”字也是从“滕”字加“艸”得来。
当然这些字现在已不再表示原始含义,但读音和字形保留了古义。 “藤”“蘿蔔”之類的字属于形声字,“言”作为符号表示字的发音,“滕”作为声符表明这些字的声音。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藤”字属于“言”字头。这种结构的字还有很多,包括刚才提到的“蘿蔔”的“蔔”,还有“苦、语、吟、诰、计、议、识”等字以及“音、章、词、语、讽、诵”等词语。 这只是从结构上来划分汉字,对理解汉字毫无用处。要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就要研究每一个字的本义。
汉字是由形、音、义三要素构成的,每个字最初创造的时候都是有象形的,这就是它的本义。汉字虽然发展到现在已经失去了大部分象形文字的特征,但每个字都有一个或多个表义的形体特征叫做“构形符号”(王宁先生称之为“汉字字形系统中的‘形’这一基本元素”),我们依靠这些构形符号的发音和组合来识别和表达汉语的词义。
要了解一个字的本义,就必须分析这个字的构形。对于象形文字来说,这是非常容易的事。但是对于今天的汉字来说,由于象形文字的表义功能大大弱化,很多字只能依靠分析字形来判断它们的本义了。
我曾经在《古代汉字構形學》中列出500多個单字符的构形模式,以帮助学习者分析判断字义。这500个字几乎包括了所有现代汉字。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初学者学习汉字构形很有帮助。 我曾经把“滕”“騰”的二字诸体的构形进行分析比较,认为这两个字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跳”。为了进一步验证我的想法,我又找出了一堆带“滕”字的例句,其中很多出自经典古籍如《尚书》《诗经》等,它们都包含有一个共同的词汇“鼓舞”“振作”等等,再结合“滕”的本义是“跃起”,一切就都清楚了:古代举行祭祀活动的时候,需要有人带头跳起舞来表示庆祝,这个带头跳舞的人就叫“滕”;他在跳舞时的姿态就应该像“躍”字那样上下起伏。
虎、熊、狮、豹、猫……都是以足站立行走,两足间距离较窄,故古人称之“足行”;鹿、獐、麂、驼、象……都是以蹄站立行走,四足间距离较宽,故古人称之“蹄行”;蛇、鳝、蚓、蜥、鳝……不以足和蹄站立行走,故古人称之“无足行”;鼠、狸、鼬、獾、貉……是“足行”和“蹄行”之间的形态,以足趴着行走,故古人称之“手行”;兔、猫、鼠之间还有兼性的,如野兔和兔以立着行和趴着行两种方式交替使用,故古人称之为“兼行”。五种“行式”的动物被分别用来配属五行。《黄帝内经.素问》“其在天者,命日阴之阳,趋者也;其在人者,命日少阴,肾也;佗佗然;其在谷者,命日咸,先春始夏,名日柔,则阴阳长,而万物为昌,至阴高大,而尽于夏;此伤肾者,春不愈,夏不愈者,无有遗者,阴阳相薄也”。足行者,健壮结实,其性属土,以牛为代表;蹄行者,宽大肥硕,其性属水,以马为代表;无足行者,蜿蜒蠕动,其性属木,以龙为代表;手行者,则精悍尖锐,其性属金,以犬为代表;兼行者,飘忽疾速,其性属火,以兔为代表。
《黄帝内经.素问》把“趋者”归属于肾,又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干二阴,藏精而主骨,其充在筋,其味咸,其类水。”为什么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因为北方之行是牛(蹄行者,其性属土),牛的肾脏最大。为什么开窍于二阴?因为北方牛走大路,不钻山洞。为什么藏精而主骨?因为北方牛有“献牛角”,牛的角和骨头坚硬。为什么以筋为充?因为牛的筋壮。为什么肾之味咸?因为牛肉性凉,味咸。
五行属金的兽是犬。犬属多足,有犬、狼、狐。犬和狼的行走姿态呈拱手式,狐则直立行走。三者都具有嗜血好杀的本性,和金的本性相吻合,所以兽中之金以犬为代表。(注:狼嗜杀贪婪,本性更加凶狠,不可为兽中之金的代表。)《尚书.洪范》:“言责从矣”:责训债,从训从,合训听命于主。本性贪婪的犬尚且要听话,何况人也。《五常解析》:“人之性犬”,《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不赖其质焉,故曰性也,人之受命天也,受和于地也。于阴阳之匹。故人三月而水,体之和也,十月而生,成天也。”故人要行善,就须像犬一样听命于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