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五行属于什么意思?
五行是古代中国先民对于世界本原的理解,金、木、水、火、土被称为“五大行”。 《淮南子·天文训》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方,五方为五岳,四时为四季,十二辰为十二月,三十日为一气,二十四气周而行。”这里把宇宙分为“九区”“八极”“五岳”“四时”“十二月”等五个层级。 而这“五岳”之中,又各有“四渎”与之对应。四渎者,江、河、淮、济也。这四条大河分别代表了一个季节和一个方位。 南方季夏属火,其方南方,对应的四季之末的月份是六月:“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而位于南方的衡山,就是这“五岳”当中唯一的“四渎”之一。因为六月的雨水最多,正是江河泛滥的时候,所以以江为称;又因在中原之南,故用南字。
到了冬天,天气寒冷,河流冰冻,于是北方的泰山的雪水就变成了“金”;春天,天气转暖,河水解冻,这时候泰山就成了“木”了。 如此循环往复,春夏秋冬,交替运行。而五行相生相克,万物由此生生不息。 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是古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这种理论被引入医学之后,成为了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在中医看来,人的身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和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天人合一。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春宜养肝,夏宜养心,秋宜润肺,冬宜养肾,这是由于五脏在四季中的旺盛程度不同的缘故。如果脏腑有不适,可以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来寻求解决之道。 在中医典籍中,常常出现“某虚则某实,某盛则某衰”的文字。这里的“某虚”和“某盛”就包括了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大自然这个大宇宙的运动规律在小宇宙身上同样合适。研究大宇宙的规律对于了解人体的作用是重要的。反之亦然,研究人体的规律对认识大自然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