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行喜水怎么用?
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因它们彼此相生相克的关系而形成了一个相生相克的循环体系。这五个元素被赋予了五行的名字并据此对应于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赤、青、黄、白、黑)、五声(角、征、宫、商、羽)和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等。
在阴阳哲学中,五行被赋予阴与阳的特性,又因为阴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五行也被赋予了多面的特性。 中医里,五行被应用于说明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水生木,也就是说水上浮着的树木能够生长的更好;金克木,是说如果金太旺,那么克制林木生长;水木相生,是指水和木这两个属性的事物互相滋养。同理,火克金,土克水,金生水……这些相生相克关系被用在中医里,指代的是五脏之气的运动,包括其生、长、收、藏的过程。
比如:肾主水,其华在发。就是说肾气能滋润头发的生长;心火在下,肾水在上,如天地阴阳之气上下升降,推动着身体的运行——这个就是中医的阴阳五行观。
题主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但是答得不好! 古代五行“生克制化”是封建迷信;现代科学则告诉我们,自然界的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虽然目前人类文明还暂时能够开采利用)——地球上70%以上的淡水被冰雪覆盖在青藏高原和两极冰川上,剩下20%的水主要存在于地下水和海洋中。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体内普遍含有5%~10%左右的水分。比如人的体重中有60~80%是水分,而一颗葡萄中的含水量达到91.5%之多。 如果人体丢失了2%或更多的水分,就会导致脱水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而地球上的水循环是通过大气降雨形成的;所以地球表面的水最终都会归入大海之中。
古人认为水是“生发”万物的主要资源;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水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 所以古代的五行学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为如果现在还有人相信古书中的那些玄之又玄的文字,那就说明这个人既不了解大自然,也不了解自己的机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