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故事怎么写?

尤俊支尤俊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确定中心思想

“思想是统帅,材料是兵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一篇游记所表现的思想是具体的、集中的,而不是抽象的、分散的。因此,我们在写游记前就要明确中心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自己头脑中所贮存的关于游览时的故事情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材料,进行思维选择,确定取舍,并且提纲挈领,安排结构,布局谋篇。如学生陈丽萍写《游白鹤公园》时,首先就确立了“歌颂白鹤公园是孩子们的乐园”的主题,在叙议剪裁上,她紧扣这点选材行文,写出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独特感受。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中写的玩“小火车”、“登月 rocket”、“游泳”等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写出来的游记才有感而发、发自肺腑,才能真正有“味”和“趣”。

二、取好文章标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可以给文章增添色彩。比如学生陈佳婷写的《游石林》,从标题上看,你可能认为是一篇记叙游石林经过的游记文章。然而不是。仔细读一读,会发现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游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石林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又如学生陈敏的《游温州动物园记》,题目新颖别致,使你不禁想问这“记”在哪里?从文中仔细查找,你终于在文中找到了“记”字,原来是把“记”字隐藏在署名中。这种独具匠心的做法,使这篇游记的题目别开生面、不同凡响,自然会引人注目。

三、巧妙安排结构

游记的结构模式有“游线法”、“板块式”、“复线法”、“串珠式”四种。一般地说,游记的写作顺序,都是按照行踪变化和时间推移展开的,“游线法”即是这种模式的生动体现。游记的结构安排,还常常有“移步换景”的特点,如学生邱燕丽、金晓敏同学写的《游仙岩》、《游玉甑岩》等游记,都是采用了以“步换景”的结构模式。

四、记叙叙述有详有略

从记游的角度来说,需要有所侧重地记载作者的思想行为、见闻和感受最有意义的部分。从描述景物的角度来说,要把自己认为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作浓墨重彩的描述。总之,游记写什么详,什么略,要因文而异,灵活安排。比如学生朱丽芬写的《游江心屿》,文章开头写去江心屿的路上,只用一句话带过。然后从登上“江心屿”写起。其中又先写“江心屿”的整体外观,写它给作者的“宏伟、雄伟”的“第一印象”。接着又用较大的笔墨写了最使作者感兴趣的望江亭,写了亭外的江景,并通过写江水,联想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然后又写了亭内墙壁上“日潭”、“月潭”题字和窗棂上的花草图案。再写穿过望江亭,出了亭门,沿着幽静的林荫小道,走着走着,眼前忽然一亮,看到了岛上最壮观的建筑——雄壮雄伟的“妙果寺”。这样,随着作者的去“江心屿”游踪,江心屿上最突出、最吸引人的景物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给读者以一种美的享受。

五、多用修辞手法

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但在记叙中一定要注意多用描写,并注意在记叙、描写中运用各类修辞手法。比如大量使用比喻、拟人,会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感人。恰当使用引用、排比、设问、反问等手法,会使文章增添一种气势美、庄严美、生动美。学生邱燕丽的《游仙岩》中有这么几句话:“走进大门,抬头一看,正对门的就是仙岩胜景,只见一座高高的大山,山上松柏耸翠,绿荫葱葱,山上有个圆圆的洞,好像一只眼睛。”在这里,对仙岩“大山”的描写中就恰当使用了拟人、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使“仙岩”的特征显得更形象,更鲜明。

总之,只要我们把握游记的以上五大特点,并注意在写作中去实践、去运用,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写好游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