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五行什么?
小说《皇极经世》中,作者王弼引用《庄子·天下》篇中的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来讨论宇宙起源的问题 这就是有名的“一尺之棰”的比喻。 一尺之长每天都有一半残废下去,那么一尺之棰最后能不能够变成一把细沙呢?(细沙就是“万物”)如果不能变的话,是不是就说明物质是不灭的? “一尺之棰”的比喻其实很形象地阐明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着的,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存在。 王弼用“一尺之棰”的比喻来解释宇宙的诞生问题也就是说明宇宙是像“一尺之棰”一样由“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无限的,也就是说宇宙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不能用“大爆炸”或“小世界”的说法来解说先秦哲学。
当然王弼也不是完全否认有始点的说法,他说道: “凡起有所立,立则不无穷。推本所起,故曰‘有始’;言乎终,则不可得而穷。” ——《周易·系辞上传》附录二 王弼认为天地宇宙都是从某一东西开始运转的,这个东西可以被称作为“有始”。但是宇宙的开始是不能被终极限定的,所以说“有始”,而这一“有始”是无限且永恒的。 这实际上是把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转化到了自然科学领域内,从辩证法的观点上来看,万物都是由无数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要素本身又是更基本的元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而这些更基本的元素又是更高层次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往复直至无穷。这种观点可以说是辩证法在自然观领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