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是五行属什么?
1. 《说文解字》注:“威,疾也。从女、惟声”,段玉裁注:疾者,速也。故有威仪、威令之义;又疾,故有威猛、威严、威惠之义。(《说文解字注》十三) “惟”读wěi时意为“疾行”或“疾走”,即“快速而猛烈地行进”,引申为“急速”和“威势”。 2. 《尔雅·释诂上》:“威,害也。” “威”有危害的意思。但危害的主体是谁呢?是别人还是自己?所以王念孙认为其本义不是指“侵害他人”而是指“自伤其身”(《广雅疏证》四上)。比如:“言君德能怀保小民,则小民乐得其所而畏威不敢侮犯也”(《礼记·中庸》)中的“畏威”是指百姓敬畏统治者的权威而不是怕被伤害;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约;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疾。”(《论语·泰伯》)这里的“疾”作“弊病”讲,就是“毛病”,是说君主做事太过头了会给自己找麻烦。因此“威”是有自我伤害的意味的。 所以《说文》解“威”为“疾”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它既指出了“威”的猛烈之势,又把“威”的危害指向自身。这就是“威”的一重意义:自我克制。
3. 《说文解字》注: “武,象形。凡武之属皆从武。” 本义是“止”。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对“武”下了一条短注:“武与正相反,乃去其半之意”,并进一步解释说: “凡武字皆从止。”“武”的本义其实是停止,但它和“止”的含义还是有区别的,“武”表示的是主动的停止。 为什么要主动去停止行动呢?因为“武”还有一层含义是被强制的停止行动,也就是受迫害的样子。这个意思来源于一个古代传说:夏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其中有个国家叫有扈氏,经常欺负其他的小国。其他的诸侯们联合起来攻打它有扈氏,结果有扈氏把联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后来商汤率众打败了桀,天下重新归于一统的时候,大家就想到了有扈氏,于是便派夏启讨伐有扈氏。这一次夏启没有给有扈氏丝毫机会,打得有扈氏全军覆没。 这件事在《史记·夏本纪》中有记载,司马迁还附会了一段神话,说是夏启出征之前梦见了自己曾祖父大禹来给他壮声势。这个故事的大意其实很清晰:有扈氏不愿意服从夏的统治才起兵反抗,结果被夏启平定了。但是“武”这个字最本原的形象不是夏启,也不是大禹,而正是有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