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机是什么?
五行的由来 《尚书·洪范》记载着周武王与箕子谈天的内容,其中谈到“五行”的内容如下: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的五行不是用来表示物质性质的五种基本元素,而是表示不同性质的五类事物或现象的类别,即“五行”就是五种事物的种类名称:
1、水火金木土是五行的基本概念;
2、水火为阴阳之一;金木为阴阳之二(古人讲:阳极生阴,阴极生阳);
3、土处于中间,可生化万物----土生万物。 因此,古人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阐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这种学说后来被神化为儒家的“五经”之首——《周易》的基础理论框架之一。
那么,什么是“十干”呢?所谓“十干”就是用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配合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顺序相配,组合成六十干支而形成了干支纪年法及干支纪日法等历法体系。这就是所谓的天干、地支与十二属相的关系的来源吧! 五行的分类
在五行学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例如五方说(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央土),五味说(酸苦甘辛咸)等等,这些理论和五行学说一样,都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本质。当然,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的总结,它既包含着科学的因素也夹杂着迷信的成分,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 在今天的中医学领域中仍沿用着的脏腑经络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心肝脾肺肾),以经脉和络脉为通道,连结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表皮毛发的整个机体组织结构系统。这一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精气化生和运输传递,以及血和津液的生产传输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