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五行属什么的?

班依娜班依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古音,上古音和中古音 1.《说文》:“郭,外城也;从邑,圭声。”小篆作上图。段玉裁注:“按外城谓郛郭,内曰城,外曰郭……凡言郛郭者,即此二字义通而并言之耳。”“郭”字的本义是指国都外面的城墙。段玉裁是清朝人,他的注解是站在清朝的官方正韵——《康熙字典》的基础上来作的,这是清代儒生们普遍的认识水平。这种认识很接近于古代汉人的常识。我们现代汉语里的“郊区”这个词就是外城的简称“郊”和“郭”的组合。“郊”指国都以外的地区(与“野”相对),周代国都以王城为中心分为五区,其中四区的边缘分别称为郊、甸、绥、要,合称“郊畿”。“郭”就是国都的外围城墙。可见,“郭”的本义就是指国都之外环绕国都的那一圈区域。这个本义在古代汉语里面是常用词。例如,《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有“凡诸侯之国,七十一国……”一句,杜预注:“皆方百里。”《庄子·天下》也有类似表述,杨伯峻引徐天祜注:“‘百里’谓封域百里有馀。”这里的“百里”都是指国都方圆一百里这一范围。再如《荀子·富国篇》云:“百乘之君,万室之国”,杨倞注:“万室之大国,盖言其大,非实数也。”这里“万室”也是指国都周围十万户这一范围。诸如此类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可见,“郭”的本义一直流传到近代汉语之中,从未消失过。这些用例中的“郭”字都与中土国的“中”组合成词,因此它们都表示“国都四周的郊圻”之意。

2.东汉许慎在写作《说文解字》的时候对“周原”的解释是:“周所田原也。从田,原声。”这就是把“周原”解释为“周的田地”了。后来《广韵》又把“周原”解释为“岐阳地名”。这两个解释都不正确。实际上古代的“周原”是一个地理单位名称,相当于今天的行政区域概念。这个单位的中心是在今陕西省扶风县北部一带,具体面积无法确定。它东抵华山,西接岐山,南抵渭水,北达泾河。《尔雅·释地》载:“周原,岐山也。”邢昺疏:“按,岐山乃周之先祖后稷所居之地。周道始兴于此,故谓之‘周原’焉。原者,平夷之地也。”又据史籍记载,周人始祖后稷曾在岐山之北的周原居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周人便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国号周。秦代以前的“周原”并不是岐山的地名,而是以岐山为中心的一片地区的名称,它与秦代以后的“岐山县”不是同一个概念。

二、方言,古代北方官话和中原官话 3.唐代时,普通话主要是指在当时的京师长安及周边地区使用的北方官话。由于当时的中原政权已经迁都长安,所以普通话也可以称为中土官话或京官话。至于当时的其他地区的汉语,一般称为南方语系。

4.宋元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江南地区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北方语音开始向南流动,这造成了中国南部地区一些方言的语音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卷舌音系的出现。明末清初的学者开始使用一种新的标准描述这批方言的语音系统,他们用江(长江)淮之间来概括这种新出现的语音特征,称之为江淮音,并把它们视为北方官话的一种次级变体。

5.进入民国以后,普通话被广泛认为是标准的中土官话。为了与江淮官话相区别,有人开始将中土官话简称为官话。这种称呼很快取代了“江淮音”和“江北音”等旧称,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用语,并一直使用至今。 我们认为“关中(中土/中原)”是一种古代中原政权的行政区划单位,而且它的中心地带位于以渭河为中心的关中盆地之内。同时我们也认为“周原”、“丰镐”以及它们的周边地区是一种古代中原政权的行政区域单位。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就断定它们就是同一种语言。因为古代的中土人和中原人都知道“关中文物在京师”的道理,他们都认可“关中”和“京城”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划单位,并且这两个单位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化融合。

三、历史,秦汉及之前 6.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封建,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一说三十六郡),关中地区包括现在陕西全境,甘肃东部和山西西南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关中平原及其以东以南以北的一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关中地区的居民大多来自中原,他们带来了中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习俗,从而使当地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独特风貌。

7.西汉建立后,刘邦采纳了娄敬的建议,把国都定在了关中,同时他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巩固关中的地位。比如他规定,凡是逃亡入关的人都可以免罪,但不得给予土地、房屋等财产,否则就要流放边徼去;又规定凡是在关中犯法的人都要发配到匈奴去服役一年,以示惩罚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刘邦成功地稳固住了自己的统治。 刘邦去世后,吕后当权,她在关中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来削弱藩王的势力:一是把诸侯王的国都迁到了离京畿较近的地方(比如齐国的国都在临淄改为济北王王都博阳),使他们的势力不再覆盖整个关中;二是取消了一些地方郡县的建制(比如将陇西郡的狄道县划归西戎等);三是禁止臣民私渡黄河,以此来防止诸侯叛乱(因为当时许多诸侯的势力范围都横跨黄河两岸,所以这样做可以削弱他们的实力)。此外她还实行了禁锢令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吕后就基本实现了自己巩固帝位的目的。

璩灵惠璩灵惠优质答主

“五行”是《周易》里的概念,和五行的含义不同。《说文解字》云:“五者,阴阳之数。”“五行”是指五种行气的运动形式(风、雷、水、火、土),而不是某种金属或物质属性——这很符合现代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划分方法。 至于木、金之类,古人并没有给它们划出准确的定义;现在的人想当然地认为金的属性就是坚硬、锋利……其实古人在《淮南子·天文训》里把天分为了十二次,对应着周天的十二个方位,其中每个方位都有对应的星官和星辰作为标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