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属于五行属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与中医对糖的认识有关,而中医对糖的看法其实很局限的。 首先说结论:中医认为糖属火、主心;西医认为糖为人体三大营养素之一(另两大类是蛋白质和脂肪),所以称为“能源物质”或“燃料".其作用有提供热量、维持生命活动等;中医也承认糖的作用是提供热量的,但没有像西医那样明确地认识到它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在《黄帝内经》中有一篇文章叫作《生气通天论篇第二》,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短,心生洪疾。味过于甘,心肺之气薄;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此阴阳不和,四时虚实,饮食不和,积以为常也。” 其中提到的“酸味”就是指食入过多的酸性食物,如肉类等,这些食物吃多了会伤害脾功能;“咸味”是指咸味的食品过多会引起骨骼肌肉收缩无力等症状;“甜味”是指过食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则会使心火上炎,引起心、肺部疾患;“苦味”即指吃得过苦,会导致消化功能失调. 这段文字说明了五行(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着五种味觉,也就是酸、甜、苦、辣、咸,并指出这五味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即“伤在五味”),进而引申出食物的“性”和“味”:所谓“性”,即“味”的特性,比如“酸”可收可散,收敛的是肝,发散的是肺;“味”即是食物通过舌感产生的味道,分为“酸”、“苦”“甘”、“辛”“淡”(无)五个基本类型。 由此可知,古人把“甜”也归于了“苦”里,所以现代意义上的“甜食”在古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甜食”的主要代表就是蔗糖,而古代的中医们只认识粮食里的淀粉和水解产物单糖,根本不知道还有蔗糖这种东西的存在!因此他们把所有的含糖类食物都归于了“苦”的范围之内.这也就是现代人对古代中医学感到一头雾水的原因所在. 另外,从这段话里我们还能看出一个现象来: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不同的季节吃同样的东西会产生不一样的症状,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季节性过敏.再进一步推理下去的话,人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季的食物是最符合身体需要的!
最后补充一点,虽然中医不承认“糖”的归属,但现代医学早就证明了它的属性。所以说呢……如果非要问哪个更靠谱的话,那么我认为还是科学比较靠谱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