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的源头在《尚书·洪范》,其中记载了商朝贤臣箕子向周成王讲述自己治国安邦的纲领——九畴。
一、五行,是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二、五福,是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三、六极,指夭折、贫困、疾病、恶德、短命和灾难(其实跟五福刚好相反) 四、皇极,为君之道,即“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至于五行的起源,比较可信的是起源于古人对于物质的朴素认识。比如金木水火土与金属、树木、液体、火焰、土壤的关系是非常直接的联系,这种直观的经验很容易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起点。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初期的时候,五行理论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了。比如《左传.昭公十二年》中记录了子太叔对楚灵王的问答,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五行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 当然,五行作为一种世界观,本身只是一种解释方法或工具,它所具有的价值还是在于能够被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指导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比如说前面提到的五行相生相克就经常用来占卜吉凶,或者给战争、建筑、历法等事物提供参考依据等等。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五方杂记、五行历、五行八索都涉及到了数学、天文等方面的知识。不过这毕竟是封建迷信的内容了,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