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属于五行什么?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代人把五行和五方、五色、五音、五脏等联系在一起,每一种东西被看成是某一类物质的代表,所有类属这行的东西都被包括在内。五行又互相排斥,互相制约,在一个时期内达到大体平衡。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把五行配合,运用在医学、建筑、命理、相术、占卜等方面,并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它能解释一些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把它推广到各门学科,泛化到整个社会,认为万物都是由五行决定的,认为人事能通过五行征兆表现出来等等,就是不切实际的了。
行派以五行命名,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解释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用五行乘侮说明疾病传变,用五行学说指导临床治疗疾病。行派以探讨五行之间关系以及五行与其同类相从之脏、腑、体、部、味、色、方等具体学科属性关系为己任,形成比较完善的“脏象理论”。
“五行”之说早在殷周之际就已被人们所知晓。《左传.襄公25年》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象和数是研究河图、洛书的基础,在此两者之上便产生了“五行”之说。“五材”一词在西周之际颇为盛行,如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誓词《泰誓》上讲:“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殷嗣,灭无道,唯妹好德,有善自天。大命,今王其如台。欲民受天命如此,未开于民,乃召有先王八元,八凯,九伯之长,而命以侯伯,赐以茅土。乃敕天若命,作五材,三德。今殷王嗣多罪,天命殛之,欲力天以开于民,欲民开于民,欲民知天威,知天威于我有殷。今我维不尔杀,无致天罚,无得云云,从厥罪,肆欲惟厥罪肆不惟我杀,尔惟自杀”,其后又有《尚书.立政第九》曰:“奔,三事,夙夜惟寅,用敬民,不敢懈怠,不敢荒宁。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惟恭奉求来,王事师旅,克有厥勋,来,王事唯岁,来,师图事肇集,奸而造邦作乂,惟曰丕建用命,克绥厥猷惟永,洪惟图天之命,五,监于民,罔有远近,用赉厥未闻。亦有言,有绩,彰厥有常,位在,尚克,询兹,多策,不从,不戒,不汤,厥士,罔能移兹,王其效祀百辟,无废朕命”中的记载,可见五材,在西周早期就被人们所普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