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结局如何?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以“皇帝谕令”为主要形式的“百日维新”法令如雪片翻飞,应接不暇,然而所有这些,全都成了一纸空文,最后均被慈禧太后一一查办废止。短短百日,从高潮到逆转,维新运动彻底失败。
维新派和革命派论战的焦点有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要不要保持封建礼仪?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他的三民主义,不仅包括了民权主义,也就是民主制度,还包括了民有、民治、民享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和民主平等的要求,还有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洋人的朝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政治上还有关于如何建立共和国,以及在经济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改革的具体主张。保皇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保留清朝皇位,实行“虚君共和”,维护孔教,主张“保皇”、“王政”。这场论战以革命派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戊戌变法影响了近代中国思想的前进方向,促进了西方优秀民族文化的引进和传播。戊戌变法后,维新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即使戊戌变法失败,百日维新作为一场利于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启蒙了知识界,传播了新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