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不在五行中的人?

宰蔚婧宰蔚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明确一点,中医所说的“五行”与天干地支中的五行的概念不同!“五行为木火土金水”中的五行为自然界中的五行。 而中医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之“五行”,并非指自然界中的五行,而是五脏化生的五种气机——升、降、出、人、收。 所以说人体是有“五行”的,只不过不是自然界的五行而已(因为自然界是没有气的)。

至于为什么将人的脏腑与自然的五行对应起来,具体是何年代何人所立,目前尚无定论。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已经提到了这种理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等等。 但这种理论到了东汉时期的张仲景那里,已经被完全颠倒了——中提出“五运六气”,而且认为“南方燥热”“北方寒冷”都是“气候失常”造成的疾病,而在张仲景心目中健康的状态是“阴阳调和”“不寒不热”“天气平和”。 在我看来,这个理论建立的依据应该还是阴阳五行,因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阴阳是总纲,其他一切均因此产生。所以自然界的五行相生相克必须与阴阳联系起来理解才行。

我尝试着用现代科学的词汇来理解中医的阴阳五行,试着建立一种可验证的可操作的理论体系。 我所理解的阴阳,可以理解为“正向作用”与“负向作用”——任何物质都有其两面性,有正有负,阴就是负向作用的总和,阳则是所有正向作用的来源。 五行也是一样,木生火,但火势太猛则焚林,这就是阴阳失衡,需要水来克制,这就是相生相克的科学含义。

既然懂了阴阳五行的基本理论,就可以解释很多人体现象了。 以健康为例,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此时“阳化气,阴成形”——阳气运行不息,推动体内循环和水液代谢,阴气(血液,津液)充盈,但如果阴阳出现偏颇,身体就会生病。 再举例说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出现了西方化的趋势,这时人们会出现“阴虚”的症状,比如舌红少苔,盗汗心烦,这时候就要吃一些清热滋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之类。而“阳虚”则要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牛羊肉等。

当然,阴阳是可分可合的,在特定条件下,阴可以化为阳,阳也可以化为阴——比如人们在工作时,体力活动会消耗能量,这时候如果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糖类),这些食物被人体利用后,就会转化为阳;而当人们睡眠时,无论是否补充热量,体内的阳都会慢慢被化为阴,从而维持身体的静态平衡。

干岚帆干岚帆优质答主

中医的五行学说实际是一种功能系统,只要事物在人体中能够体现某一行的功能属性,它就可以归属于这一行。所以五行中医所说的金、木、水、火、土并不是五种具体的物质,而是五种功能系统。

而人生活在自然之中,人的身体必然具备有五行属性。五脏这个功能系统,也必然具备在人体中,因为没有这个系统,人就难以生存。一个人如果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任何一种有严重缺陷,都难以健康成长,或者健康地成长一段岁月。五脏所代表的五行系统,是人类生命的硬件设施。有些人说他是某一卦,或者说他是气功修炼到某一功行,那他体内五行的功能系统存在不存在了?是的,无论一个人有什么特殊的悟性、功行,也无论一个人属于某一卦,体现的什么特性,他都有五脏这个功能系统,他都不例外地归属于五行范畴。

一个人的五脏在生理状态各有差异,而病理状态下更加各有差异。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来分析,就使得不同人有不同的体质。无论一个人怎样,通过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都可以分析他的体质状态。所以,中医五行学说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是十分有效的思维工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