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是五行中的什么?
一、五行的意义 1.《尚书·洪范》指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2.东汉大儒郑玄注《周礼·大司徒》云:“行,枝叶也。树有根干,人有五脏。何经之有?若树有枝叶,而不可谓无根;人有五脏,而不可谓无气血矣。五者,五行之气化流行。” 3.唐朝孙思邈在《摄生消息论·论五运》中云:“五运者,五行之气运行。如人之有四肢五脏六腑也。不得其运则形槁,不得其和则病作。” 以上说明五行是一种自然循环的气化运动,这种运动既是一种物质(气)的存在形式,又是推动生命运作的原动力。而且这种气化运动是有规律可寻的。
二、五行的属性 1.《尚书·洪范》还指出:“五行,一曰水,日二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日土。土爰稼穑。” 2.汉朝大儒郑玄注《尚书·洪范》云:“炎火,太阳也。南方行也。太阴之精,水之气也。西方金行也。北方水行也。中央土行也。” 这里将五行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相联系,并将每个方位分为阴阳两类,每一类属某一具体五行。这种分法被后人称为五行定位说或五行配五方的思想。后世很多医家都主张用这种方法推演五行属性。
三、我的观点 我不主张用五行定位说或五行配五方的方法确定五行的属性。因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是在经络系统运行的,而这个经络系统的组成又主要是四肢和躯干,并没有跟上下左右中立的五行方位。如果硬要用五行定位说的方法给五行定性,我主张按脏腑功能定五行属性一一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阳气升浮,六腑阴气降浊。这样定性的理由是:
第一,中医理论体系是以五脏为中心建立的。
第二,生理上,生理活动中出表的为阳,内守的为阴。 五脏作为体内五脏,主要功能是贮藏精气而不泻,因此属于阴;六腑是消化管和排泄管的集合,主要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化糟粕,以通为用,故属阳。
第三,病理上,邪犯经络多为阳证,侵及脏腑多为阴证。 总之,我认为以五脏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中医理论体系是可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而以经络为中心的理论是无法解释许多临床现象的,更不能指导临床实践。为什么历代医家那么重视经络研究,但终未找到经络存在的实证证据,就是因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实质是与五脏中心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