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阳五行属什么?

裘宝婷裘宝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阳”:“阳,高显也。山之南、水之北曰阳。”“昜”字古读如“洋”,是“阳”的本字,其义为“日光升出”;从“昜”的字,大都表阳光之义——这正好与阴字的构形相反。许慎的解释非常准确。

不过,古人所谓“山南水北为阳”,其实是一种方位概念而非实际地形,比如洛阳(洛阳县)在东汉时因遭黄河决口而一片汪洋,却恰恰以“洛阳”为名。汉代史书对这一地区地形特点有这样的描述:“河南多阳原”,所谓的“阳原”指的就是今天山西的南部与河南的北部,那里确实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这种地域特点应该是对“阳”字最早最形象的解释——“水上向阳的山岭。”——这个解释很到位,只是“阳”既表示位置又含有光线之意。 实际上,我们今天的方言中仍保存着“阳”的本义“高处明亮的地方”。如“晒谷”(方言读若“示古”)指太阳在高处照射的地方,“向阳"(方言读作“像乡")指建筑物等朝阳光方向建造或布置。这些意义都从“阳”的本义引申而来。 再然后,我们现代汉字中“阳”的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昜”被简化成“日”,“日”再加偏旁成为“阳光”的“光”。“阳”的本义已经很难找到了。

阚岷佳阚岷佳优质答主

阳,汉语常用字,读作yáng,最早见于金文,其本意为日光,与“阴”相对(会意:从阜从晶),后引申为温暖、明亮、外向、主动等含义,后又用于引申指男性、正妻、山南水北等,还与阴相对,以指君王,后来又指鸟飞翔。

阳,读作yáng,最早见于金文。其字源来自于“晶”。“晶”字为会意字,表示光线极强。所以古人又把会意字“晶”置于形声字的形旁“阜”下,强调光线照射下来的亮度与气势,从而形成“阳”字,本意为“日光”。故“阳”的金文字形是由表示形旁的“阜”和表示意符的“晶”构成的形声字。篆文承金文字形。由于篆文字形将形旁“阜”上部省去一撇而致,以致与“佯”字字形混同。隶变以后楷书写作“阳”、“佯”,其中,从“女”表音的写作“佯”,本字写作“阳”。“阳”字在历史上有过繁体字形,是由“佯”、“阳”重叠而成的异体字,现已淘汰。

所以“阳”字五行属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