韫字五行属什么寓意?
“韫”字,《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蕴也。今作韫。”段玉裁注云:“凡物之深藏者谓之韫。”可见,在段玉裁撰写的年代,“韫”字还通“蕴”;而古文字形(小篆)中也可见此二字相通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现在用“韫”不用“蕴”呢?这还得从简体字开始说起。
清康熙年间始设翰林院编修官,以朱彝尊、徐乾学等人负责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与《康熙字典》。他们根据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中所列的书目,并参考了其他一些书目,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一部官修目录。这部官修目录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书,共计二百二十九卷,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部,分经史子集四部,每一部又细分为若干类。其“集部·诗部”中收录了唐代诗人王勃的《郊园即事》一诗,其中“琼筵散芳气,珠缀溢轻晖。海露凝新萼,山风裛残蕤。光斜金缕镜,香断玉壶冰。华簟留凉月,银釭泻浅灰。”
然而,就是在这首诗的末尾,编者却出现了一个疏忽——将“韫”误作“蕴”,把“海露凝新萼,山风裛(yì)残蕤(ruí)”,写成了“海露凝新蕊,山风裛残英”。这一失误被后世诸多著录书籍所沿袭,直至民国初年编撰的《辞源》和《中华大字典》依然如此。 “韫”本义是蕴藏,引申指包含,再引申指隐藏的意思。而“蕴”除了表示蕴含以外,还有积聚、包孕的意思。据此,我们可以给“韫”一个比较精确的释义:含蓄地显露。它强调的是事物深沉内敛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