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的意思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芝,菌属也” 段玉裁注云:“《尔雅·释木》:‘芝,木灵芝’,郭璞注引《仙经》曰:‘芝生玄圃',玄圃者,王母所居处也。然则此本言木之芝,而下文既推而广之,以之为草之芝矣;其文势如此,则谓此为草之芝者,臆度之辞耳。若如赵汝砺所言,即甚违文意。又按许书‘茈’下云‘今人谓之芥’,‘芋’下云‘今人谓之芋’。则是许书所载,皆当时已混称为‘芋’,亦‘芝’类也。”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如下几点:
1、“芝”的本义是菌属,但是古人发现这种菌属有些能食用,有些不能食用,因此用“芝”表示食用植物时,就有区别了:能食用的叫“芝”,不能食用的则叫“蕈”或“蘑菇”——这个划分标准直到现在仍然有保留,例如在淘宝上输入“野生芝”就可以看见很多出售“野生蘑菇”的商品。
2、因为上古时期文献资料残缺,我们无法得知“芝”由菌属划分类别时的具体形态特征,所以段玉裁认为“臆测之辞”“甚违文意”。不过到了东汉末年,王符创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经》)的时候,“芝”的形态已经被明确划分为以下三类:
3、《神农本草经》将上述三种“芝”分别命名为:青芝(天坪)、赤芝(地平)和黄芝(土坪),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功能与主治。其中黄芝的地位最高,功能最齐全,因此一直被人们视为“众芝之首”。
4、后世虽然对“芝”的种类划分与命名有所改动(比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芝”分为三纲六部,清康熙年间张志聪在《本草备要》中分为五部十二纲等),但是基本精神仍然是继承东汉末年王符的分类原则——“青赤黄三色为正色,白黑为非正色。正色为阳,非正色为阴。阳盛阴微,刚柔相济,故能调和脏腑,运行气血,而有升阳之功焉。至阴浊之物,非纯阳能化,虽有补阴之效,实为阴盛阳虚之证所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学所说的“五行”其实是对应着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和阴阳。而“五色五味”其实是中医诊断学的内容——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质”来判断五脏功能的正常与否。至于“五季”则是根据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来推测人体的阴阳消长,以此来判断用药的剂量(量大还是小)和服药的时间(早服还是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