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五行代表什么?

寿薇柏寿薇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木”的本意指树木,后延伸到一切草本植物、器具等形状似树的东西,以及运动项目中的射箭、枪炮等。现代汉语中“木”字用于表示抽象概念时,一般用“木”做偏旁的字,如“未”“本”“木”等,这种用法的古语渊源很少能再找到了;而使用形旁“树”的字大多保留了古义,如“枝”“条”“杆”等等。 由于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汉字也不例外。所以今天认为“木”字表示具体事物的时候更多些,而在古代则刚好相反。这跟现在和古代对于“金”“土”“水”的理解一样,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着内涵和外延。

在甲骨文中很多字都是像树木或者树木的枝叶,比如“未”“本”“末”“束”“采”等等。还有“未”字,《说文》解释为“木杪(miǎo)也”,段玉裁注:“今人谓树之梢为‘末’矣。‘末’之本义亦‘未’也……凡言‘未’者皆指‘末’,故书传多通假为‘末’”。可见现在使用的“末”字在古代是指树梢而不是最后的意思。而用来表示最后的“末”字,在古代则是指草木的顶端。

同样,表示树木的直立部分的“干”字,今天也是表示干涸的意思——这也是古今反义的另一例子。因为古人把河流里的浅水区称为“干”,今人反而用“干”指代深水区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很多现代汉语里用“木”作偏旁的字上古时期的造字方法并无统一规则,所以并不能完全按照今天的含义来追溯古文字的含意。

何琳丹何琳丹优质答主

题主想问的,大概是对《黄帝内经》中五行的理解吧。 首先,我们看《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原文; “黄帝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也。土居中央,以法四时而立,其色黄而方,故曰中央黄色圆盛,此土之气也。” 这只是古人用来描述天气变化的五种形态,并不是具体指代五种物质(因为“物"与“形”在汉字中是两个字),所以这里不能理解为五行的意义之一。 再来看《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第十一》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五脏所出气味。岐伯对曰:心脏手少阴之脉血气,阴气轻阳,合化于气,气化则温,是故为热。肺脏手太阴之脉血气流溢,归注胸中,溢则汗,气虚则寒,寒则咳。大肠阳明之腑气血积,热气盛,阳气盛则消腐化物成其臭。小肠太阳之脉,外应目赤痛,热气盛则为渴,膀胱三焦之腑者,阳气微,少水不可久停,故为燥。胆腑阳木之中,阳气重,郁则生热,故口苦。胃为水谷之海,其畜渐少,气有余便是火矣。”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是胆胃大小肠。这里面提到的五行,是指脏腑的功能或生理特点,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实体,不是自然界中的水、火等事物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