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日本几颗原子弹?

莘浩桐莘浩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美国投掷原子弹,是二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这个事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争议。

比方说,日本如果不投降,美国还有什么底牌。当时美国已经炸了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从威力上来说,相当于美国陆军航空队数百次的轰炸任务的强度,美国当时是不是真的会再继续用原子弹轰炸日本?

其实,当时美国已经生产出第三颗原子弹了,理论上讲,可以继续轰炸,但是美国高层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三颗原子弹的制造历程

1945年8月,是原子弹高产的月份,但是这三颗,制造难度是呈指数级逐步增长的。

第一颗原子弹,名叫“小 boy”,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颗原子弹。爆炸的当量达到1.5万吨TNT当量。但爆炸的时候只使用了0.6公斤的高浓铀,铀的纯度达到了89%。

这0.6公斤的铀,就是从1942年芝加哥试验时的“芝加哥庞比”中分离出来的。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难度是最大的,包括理论研究和相关部件的制造,都是首开先河。

第一颗原子弹用的是高浓铀,制造难度高,但相对简单。因为铀元素不会发生自裂变,所以其装药的自衰降,即因为自身的裂变反应而损失的功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不会发生意外起爆的可能。

第二颗原子弹“胖子”,使用了钚元素。这种元素是铀元素在核反应堆中衰变后产生的新元素。这个元素在生产时,还存在同位素分离的问题,而且在元素周期表中接近锕系元素,也就是说,这种元素的放射性更强。

这种元素还会发生自裂变,会存在一定的自衰变功率,有一定概率发生意外起爆。“胖子”原子弹在空中就出现了轻微的起爆。

“胖子”的制造难度,比起“小男孩”可以说是非常难了。从美国汉福德工程的B反应堆生产出的武器级钚,必须通过再循环进行提纯。为了生产“胖子”使用的纯度为94%的高浓钚,汉福德工程在B反应堆的下游,建了至少6条钚同位素分离生产线,每条线每年产钚仅仅为3公斤。

所以,美国直到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汉福德工程也仅生产出了24公斤武器级高浓钚。

第三颗原子弹“婴儿”,使用的仍然是类似“胖子”的高浓钚,但是没有投掷。主要因为当时美国高层认为,没有必要使用第三颗原子弹去轰炸日本,这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

日本战史中提到,第三颗原子弹的运载工具仍然是B29,目的地为大阪,时间定在9月1日,代号“科克太”。

为了制造“婴儿”,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专门去征用了8架B29飞机,其中有两架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改装,一架命名为“迪克”,另一架命名为“比兹”。在1945年8月,美国海军第58特混舰队的航母上仍然有大量的原子弹运载机,这两架飞机就是其中的成员。

美军之所以在航母上配备原子弹运载机,一方面是因为航母可以直接杀往日本本土,无需B29式的几千公里的远程奔袭,可以减轻飞机的起飞重量,更可以减少油耗,让飞机有更多的载荷去携带原子弹;另一方面是因为航母的B29无需像战略轰炸机一样进行成规模的作战攻击,不需要复杂的机群编队,所以可以单独进行改装,而不会影响战略作战的要求。

“比兹”与广岛、长崎所使用的原子弹不同的是,它不再运输铀或钚的全部装药,而仅仅是部件。在8月上旬,“迪克”号飞机搭载着原子弹引爆雷管及高爆常规炸药飞往了天宁岛。而“比兹”则搭载着“婴儿”原子弹的装药,在8月9日从比基尼岛起飞,飞往了天宁岛。“比兹”飞机比“迪克”飞机晚到达一天,并不是美国高层认为没有用武之地,而是因为“婴儿”原子弹的“大鼻子”(引爆炸药和雷管部件)在运输途中损坏了,需要返航去比基尼岛进行维修。

由此可见,第三颗“婴儿”原子弹的制造难度比起“胖子”也是要增加的。第一,它使用了更高纯度的高浓钚,第二,它在运送途中损坏了,第三,它在天宁岛着陆组装,然后再次起飞去日本本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