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演员怎么为生?
昆明有两块风水宝地,一个讲坛,一个舞台,前者指云大,后者则当然是指艺校,昆明的文艺青年和文艺中年大概分为两种:一种从云大培养出来,一种从艺校培养出来。我们且不品评讲坛与舞台的高下之争,只说艺校,这块昆明的风水宝地,不知培养出了多少有艺术造诣的人。
“老昆明”都知道,昆明有两座艺术团,一座陆军艺术团,一座65020部队艺术团。昆明人喜欢说“捧场”,这捧场本应该是捧戏子、捧演员、捧歌舞人员的场。老昆明人对艺术团可谓情有独钟,尤其是对65020部队艺术团的演员,只要哪位家属院的阿姨听说有艺术团的人要转业到自己家属院,都会非常高兴的,因为听说大院有艺术团的人家,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学舞、学歌。昆明本地的退休干部、工人、教师家庭都喜欢这样的家属大院,因为这里文化味更浓,氛围更和谐。
65020部队艺术团是一个相当有名的艺术团,每年春晚都有65020部队艺术团的身影。许多从艺校毕业的艺术人才都进了这个剧团,这个剧团的演员生活是相当不错的,65020艺术团的男演员一般都到地方的处级单位去当副职,负责文化、宣传、组织的工作,女演员一般会分到统计局、园林局、妇联等单位做一些文化宣传的工作。当然也有分到县区的,像西山区、晋宁县等。
这些被分到县区单位(事业)的65020的演员,退休时基本和昆明本地退休的待遇几乎一样。而分到省级单位的人员如果干得好,还会被提拔重用。因此,云南许多单位都有65020的演员,从省级到县区,从党群到政府,甚至一些公司都有。这些从昆明艺校和 65020部队艺术团走出来的艺术人才在昆明可以说是扎根很深,有些演员即使转业了,还会经常参加老剧团(军队)的演出。他们在演出时还经常邀请老部队的首长观看,虽然他们不再是剧团的演员,但这种艺术上的渊源却是割不断的。
昆明的演员其实不光是从65020艺术团转业出来,有些是直接从艺校分配的,分配地方和从艺术团转业差不多。不过,由于昆明文化市场越来越好,许多艺校毕业的学生并没有走组织分配的路线,而是直接进入了社会,加入到演艺界。昆明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流行歌厅、舞厅、茶室。这些文化娱乐场所成为昆明艺校的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场所。
这些年轻人从艺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昆明文化娱乐市场打工,而且这一打工就成为他们未来几十年的职业,这些人很少走组织分配的路线,而是以个人雇佣形式成为舞女、歌星、模特等。这些人收入多少和才艺高低有相当关系,一般来说,他们打工的头几年工资很低,每月大约300至1000元。他们基本在五华区、盘龙区打工。这两区是昆明的文化娱乐中心。
这些在演艺界打工的年轻人,到中年时收入会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具备了在舞台上的吸引力,同时,在昆明的人脉圈越来越大,因此,工资收入一般会增到2000到5000元,有些明星级的歌星和舞女工资会超过10000元。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些年轻人的演出市场开始向西山区和官渡区,甚至呈贡区、富民县、安宁市和晋宁县扩张,这也让他们的收入增加。一些年收入过10万的舞蹈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开始在西市区和南市区买房(购房在年轻人中较为普及,而在老一辈中不买房者也较普遍)。一些收入不错的中年艺术工作者也开始在昆明远郊县区演出,如嵩明县、石林县、寻甸县和东川区等地,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这些在演艺界从事表演工作的人很少会“下海”从事其他工作,他们大都死心塌地的干一辈子歌舞星,干到他们唱不动、舞不动为止。因此退休对于这批人来说很残酷。随着年轻新星的不断涌现,这些中老年人不得不退出演艺界,他们的收入直线下滑,有些到退休时月收入不足500元,有些不得不另谋生计,以维持生计。在这些艺术工作者中,也有部分人退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