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结局了吗?
《我的前半生》大结局了。看完最后的结局,不少观众感叹:“幸亏我看得快!”、“怪不得我的后半生这么倒霉,原来是被这部电视剧诅咒了!”、“以后再也不敢看大结局了。”
要说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影响一个国民的看法,似乎用“耸人听闻”来形容也不过分:到底这部曾得到褒奖的电视剧有什么令人不悦之处,竟会有这么久远的“后患”?
按照观众的普遍反映,以及我个人看片后的感觉来说,这个“后患”指的是片中人物的“不幸”诅咒。我这么说当然有依据,剧中人物多半遭遇“不幸”,即便后来获得“幸福”,也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像贺涵和罗子君那样大团圆结局的毕竟是少数。
当然了,这也算是这部电视剧的一个独特之处: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故事,也并非纯粹励志作品,而是融合了这两者的成份,演进过程中带着明显的“悲剧元素”。说实话,在一开始看到片名《我的前半生》的时候,还以为又是一部苦情戏,女主角遭遇变故以后,一路哭哭啼啼,哭哭啼啼之后仍旧哭哭啼啼,结果后来才发现,非也非也,此“前半生”真乃“坎坷半生”,女主角罗子君非但没被男方宠成“公主”,反倒成了女方将男方“算计”成“负翁”,可谓“开局不良”。
好在故事的主线还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男主角贺涵在尝过了人生各种大起大落之后,和始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的女主角携手重走“人生路”,可谓“大结局美满”。
片中的诸多人物和情节,确实相当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尤其值得学习的,是女主角那种凡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劲头,以及那种在男女关系上“愿赌服输”的宽容雅量。
可是,这些“美好品德”的产生却多少依托了一些“不幸”的契机。
诸如凌玲“害”过罗子君、陈俊生来“算计”过罗子君、唐晶因贺涵而离开自己挚爱的医生职业、贺涵自己因为唐晶而和前妻复合并“坑”了罗子君、罗子君因不懂“爱”而“伤害”过贺涵……诸如此类的不幸遭遇和情感的折腾,才造就了两人的“幸福”结局,似乎有点“苦尽甘来”的味道,只不过“苦尽甘来”的过程过于曲折和残忍罢了。这也难怪观众看完此剧在感叹“后半生不敢小觑”的同时,会对大团圆结局的罗子君夫妻大加赞赏,对凌玲、陈俊生、唐晶和贺涵的前半段生活深恶痛绝。
虽说艺术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我的前半生》所塑造的人物和演绎的故事似乎多少有些违背了这一常规。
这种“不幸”的悲剧色彩是否有些重了些呢?
其实,影视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如果完全照着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演绎,那就是生活中庸了。一部电视剧,必然有它所代表的价值倾向:要么鼓励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要么抨击丑恶现象,呼唤社会公正……《我的前半生》好像哪头都沾点,结果却好像哪头也没站稳,最终反而让人觉得:即使“崇尚道德”也好,就算“表扬善良”也罢,这样“代价”显然有点过大了。而且从实际看过全剧的过程来看,除了最后一集,其余各集都隐约含有不同程度上的“悲剧”色彩,即使有一些“喜剧”段落,也如蜻蜓点水,草草掠过,点到即止。
如果说,如果一部电视剧的开篇和结局都是喜剧,而中间部分却以不同程度的悲剧来穿插,那么,按照观众的普遍心态来看,倒还会欣赏和接受这种“峰回路转”的剧作结构。
可是,《我的前半生》的悲剧却并不在于“路转峰回”,而是在剧作的始末和中间,都贯穿着或浓或淡的悲剧色彩。应该说,无论是罗子君的“曲折前半生”,还是贺涵的“跌荡半生”,抑或陈俊生的“爱恨两难”,唐晶的“失宠蜕变”…这些人物命运的演进和结局,都没有以我们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收场。
它带给大部分观众的,是不同纬度的悲伤,包括在看到罗子君苦尽甘来迎来大团圆结局时的那一丝“欣慰”。而这种“不同纬度”的悲伤,则是大部分观众不想“重蹈覆辙”或“后半辈子”不想“噩运当头”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个人觉得,与其将这种消极影响称为诅咒,倒不如称作是警示更贴近实际些。
当然,这纯属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