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怎么画儿童画?
@阿文 说的没错,八路军的宣传画其实受到了日军的宣传画影响(因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也发布了大量宣传画)。但除了参考日军的宣传外,还借鉴了苏联和东瀛的日本。
先说和日本有关的:在日本文化中,儿童绘画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普及艺术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漫画、动画,更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日本的儿童绘画往往非常的富有想象力以及浓厚的日式风格(比如可爱的动物形象)。从1938年开始,日本就通过《儿童文学》向国内发表外国的儿童插画作品,其中就包括我们熟悉的苏霍姆林斯基(《林中和山雀》)、奥列佛•金(《银屏世界》)、马克斯芬克尔特(《飞吧!飞机!》)等等,当然还有我们自己国家的齐白石、叶浅予等大师的作品。
这些作品对于激励中国儿童、鼓舞抗日战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下面这幅《打出去》是1940年由日本画家设计的,画面上一位瘦小的中国儿童背对着读者,右手紧握短枪,左手叉着腰,露出倔强的神情——他要“打出去”!这自然暗示着我们必须打倒日本侵略者。
再来说说苏联那边的。1953年的斯大林文艺奖中就有童书插画奖,可见苏联对于儿童文学(包括插画)的重视,而在这之前的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曾经亲自担任了国家最高奖的评审委员会主席。苏联还特别注重对国外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中国的少年儿童自然是接触到苏联的童书比较多。而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中苏关系也非常密切,所以苏方的儿童插画势必也会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层面。
更多的时候是中国方面学习苏方那种充满热情洋溢的社会意义和创新意识的审美标准。比如说下面这一幅著名的《小火车》,这是由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徐鲁编写的一本介绍铁路建设的小书,于1960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
这本书里面有一百多幅插图,都是由当时非常有名的画家画的:蔡彦卿、韩和平、张俊以、赵柔刚、钟志仁等,这些画作不仅色彩鲜艳明快,而且充满了激情澎湃的力量感,与苏系插画的风格可谓是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