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古代太阳代表什么?

凤芝倩凤芝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韩”字在古文字中写作“”或“”。 《集韵》记载,“韩”字的本义是“南蛮国名”,并且引申为“南方”的意思。可见“韩”在古代是指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古人普遍认为汉族是天下之中心,周围都是异类蛮夷。《汉书·地理志下》记载了这种观念:“东方之人……自胡往东,越淮、泗以迄于海,人民无被文绣,俗刚强悍勇。”也就是说,汉朝人眼里,除了汉地十八州之外的地方都是“蛮夷”。

而在张骞通西域之后,这种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汉书·西域传赞》记载:“自是之后,列郡置吏,而西域益寇钞之。”又《后汉书·西羌传》载:“先零羌与诸郡汉人叛乱,杀长吏。”这都说明,汉代的人们已经不再把汉朝统治下的中原地带当成天下的中心,而是把西域和中亚的一些地方也纳入了中华文明的版图,用现在的地理概念来说就是“丝绸之路”一带被纳入了中国史的书写范畴。

在这种观念之下,“韩”的自然含义就成了“东北方”或是“北方”。如《史记·朝鲜列传》记汉武帝伐辽东燕时就说“伐朝鲜,诛刀辽,立耶颜台为单于。”这里的“朝鲜”不是指今天韩国全境,而是指今天的辽宁和吉林。同时期的其他文献也有类似的记载,秦末汉初的古希腊历史学家约瑟夫斯所著《犹太战争》中就有“攻打满洲(Amo)人,也就是扎帕人(Zapar)的属邦——咸镜道(Hamshech),该部族居住在满洲的外东北角。”这里所说的“外东北”显然就是指中国东北地区。

因此可以说,从汉代开始,人们普遍认可今天的东北地区属于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由于这一带在汉代主要生活着濊貊人和扶余人,所以这里也被认为是“东方”或者“东南方”。这样,“西北”自然就成了离乡背井之人的代称。

至于题主所说的太阳当空,或许是因为古书上经常用“日中”、“日薄西山”等词语描述日落景象,所以被误认为是在描述太阳位于天空中的正西方向。其实,这些描写日出日落的词汇大多指的是时间概念,而非确切的方位。

郜商好郜商好优质答主

韩国古代人对于太阳的认识是不科学的,其赋予太阳的观念意义主要是两个。

一是象征王权的至上性和超自然力。古韩人认为,阳能“生养”,王也要养万民,因此太阳是王的象征,王的权力同太阳一般万民不敢正视。因此,古代韩国的王就象太阳一般,不能直呼其名,也不能直射其容,只能从侧面见王。古韩人认为王若想永保兴盛,就必须要保有日之光明的本性。而国王的继位必须经过巫女同太阳神的交媾产生王子以体现王与日的同源性。因此,太阳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

二是指代“阳”与“阴”相协调的自然关系。阴阳思想来自中国古代的《易经》,对韩国的哲学影响极大。“阳”在古代韩国指天,掌管一切积极和美好的事物;“阴”在古代指地,主要指一些消极事物。天地配合,阴阳协调,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世间也会充满欢乐。所以,对太阳神的祭拜是古代韩国祭拜的一个重要内容。

韩国的民俗节日多源自古代的祭祀活动,对太阳神的祭祀有两个节日留存至今,这就是“上元”和“中秋”。“上元”是农历正月十五日,韩国称“元宵节”;“中秋”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上元”乃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同时又是月亮同太阳相交后,太阳重新回归日子较长的春天。“中秋”是一年的中期,同时又是太阳同月亮相交的日子较短的秋天。因此,“上元”和“中秋”都是古代韩国人根据太阳和月亮的交合而确立的两个祭祀太阳神的节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