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字在五行属什么?
“萤火虫”这个意象,经常用来比喻微弱而明亮的火光,象征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幸福与希望。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中有:“皓魄当空宝镜悬,云间火烛耀天明。”李贺的《秋来》中也有:“秋至山荒树秃鸦,日光昏晓照中华。” 这首诗里面,“萤火”就是微弱的火光。 那么,这种微火的意象起源于何时呢?据说,来自于东汉应劭所撰写的《风俗演义》中“荧火”一条: “俗以七月七日夜迎巧,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铜铁为针,置于碗里,加酒再浇之,谓‘烧巧针’;又以水盆里放一双筷子,上覆西瓜,取其阴盛阳微之意;至夜尽子正,焚香于庭中,致礼焚香之后,就寝候旦。家人先于夜间洗净香炉,积炭煨火。
次早开视,则炉底有篆文‘一夕成辉’,盖言一夜之光,可值千金也。又用黄纸一幅,书‘三朝七日’,或单书‘七日’二字,贴在五经斗上,谓之‘占巧日’。又有以西瓜切片,投于盆内,焚符于上,谓之燃灯。至鸡鸣时,各归睡眠。
” 这里提到了好几个习俗——“烧巧针”“占巧日”“燃灯”——它们的核心都是围绕“萤火”这一意象,进行各项活动的展开和仪式的进行。 除了这几个活动之外,还有“晒书”的习俗——这似乎是在检查书籍是否有霉点,或者清点书籍数量是否完整,其实也是在表达人们盼望丰收,拥有更多财富的美好愿望。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以此为基础,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阐述的是事物之间的属性和规律及转化关系。 五行学说用五行描述物质的运动,“行”即运动,五行即五种运动。其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拆分为五种运动形式,而通过考察这五种运动形式及其关系,就可以确定该物质的运动规律。
莹字的读音是yíng,五行是水,莹字从玉,喦声。“喦”本指美玉的闪光。莹在汉字中只表假声,只有当它作为字部件时,表意为“光洁的样子”。《说文解字》认为“莹,冰之光也”,许慎认为莹最初指的就是冰霜的明亮、透明感。
常用带莹字的名字:
女孩:瑾莹、颖莹、雅莹、瑞莹、雪莹、月莹、婷莹、梦莹、慧莹、冰莹、雨莹、琳莹、瑶莹、贝莹、昕莹、晓莹、晶莹、曼莹、依莹、心莹、丹莹、佳莹、紫莹、莉莹、芳莹、玉莹、雯莹、静莹、玉莹、琼莹、洁莹...
莹字起名带的什么旁?
莹字从玉,喐声,所以莹字用玉、氵、贝、王等偏旁作字形部件的字搭配为宜,所起的名字能表现高贵、美好之气,如:瑾(王)、瑶(玉)、莹(玉)、泽(氵)、洁(氵)、晶(王)、蓓(艹)、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