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字属于什么五行属性?
“属”这个字,本意是“归属”;如果按这个意思解释“五行属什么”这个问题似乎有点狭隘了。不过这个“属”字做动词用的“隶属、归属于....”的解释时,却和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古代五行学说的核心就是“相生相克”。 《左传》昭公十五年记载了叔向和晋平公的对话,其中有一段讲到:“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如是循环,周而复始。”这就是后世流传很广的 “金生水,水生木” 的来源。
这种相生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但是把五个元素分成两类,每一类各含两个要素并互相克制,则是战国中后期的思想。这一种相生的观念传到汉代,被用来阐释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学说,从而变成了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从相生的角度看,火是属光的,对不对呢?不对!因为光也是属火的。 同样,说水克火,对吗?也不对!因为火克金,而金生水,所以水怕火实际上是一种“水克土”。 当然,水克火,火克金,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可说的。问题在于这些自然现象是被谁定义的。
我们现在的自然科学是以“客观性”自居的,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区分自然与人事的边界,因此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理可循”的(如“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极数知方,六画成象……”)。这就使得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有了具体指向——它指的不是自然界某种客观的自然规律,而是古人划分天人之际的一种方法。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所谓的“五行相属”实际上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被赋予的象征意义。既然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有其象征意义的,那么,“属”就具有了某种主观性的色彩。 简而言之,古代中国人相信阴阳五行的力量是可以转移的,即所谓“刑德相胜”“五行相治”的道理。
于是乎,“五行属什么”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五行配五脏”也好,“天干地支”也罢,无非是为了给个体的生命过程赋予一种阴阳五行的结构模式,从而让自然法则在人事之中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