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在五行中属什么?

宋长文宋长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经》中的“五”是“五行”“五味”“五色”“五声”“五脏”等的意思,并不一定是“五个”。比如《易经·系辞上》有“大衍之数五十而有五行”的话;《庄子·天地》也说“五音、五色、五臭、五香”等等。这里的“五”不可能是确切数目 5(其实,即使是现在也有不少人用“五”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周礼·考工记·梓人》说“凡铸器之具……其博,五寸;其厚,三寸”,注云“博,谓其中之下也”。这是把中间的部分称作“五”了,可见这个“五”也不是确数。后来有人据此给“五行”下定义,认为“五行”就是五种数量的样子,更是大错特错。

现代有人解释说,古代把东西分成五个等分,每个等分又各包含两个小等分,合起来就是十个,于是就用“十”代表五行。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实则荒谬。倘若真是这样,《诗经》和《周易》就全是瞎编了!因为《诗经》里有好多地方用“十”代表五行,而《周易》里更是多如牛毛的“十”。如果必须一一对应,那才是匪夷所思呢。事实上,古人根本不会这么无聊。我怀疑这个解释的作者可能分不清“五行”和“十干”的关系——实际上前者代表方位,后者代表时间,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古人并没有抽象出“五行”的概念,他们所谓的五行其实就是金、木、水、火、土,而它们的排列也是有顺序的。《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就是按照木火土金水来排列“五行”的顺序。

《论语·子罕》记载孔子的话:“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明命,不可废也。吾道不行,吾知岂益?”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孔子说的“五行”是什么意思?二是为什么用“五行”来形容“文王”?这两个问题关系至为密切,因为孔子说的话里的“五行”肯定是特定的含义。我认为孔子的“五行”就是指代周朝政权的“木”“火”“土”“金”“水”。因为周克殷商,商的部落图腾是鸟,周的部落图腾是木,宋襄公曾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周作人质,周王赏赐给宋的国书就有“厥赋五百,厥篚元纁三贯”的话,意思是周给了宋五百斤银和三十串珠子作为贡品。这些银子和珠子的具体数额怎么计算我不知道,不过既然是五十进位制,那么五百斤肯定不是整数,而是约数。

用现代货币换算一下,一百公斤银价大约10万,那么五千公斤也就是50万元。如此算来,周朝初年的贡品约合现在的75万元。这比宋朝的贡品价值要高许多倍。之所以用“五行”形容周朝,正是因为它是以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来排列的。用今天的语言来说明古代的“五行”,可以说“金是西方之王,木是东方之王……”以此类推。

乜莲璟乜莲璟优质答主

风水学中所说的水,主要指可以流动的水,例如溪流、江河、湖泊、池塘、海水等。水有流动的特性,因此在五 行中就代表着动,所谓“动而直行”。

水有流动之性,因此有变化、发展的意思;水有润下之性,因此有容纳、滋养万物之意,所以《说卦传》说“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凭也”,也就是说,水是自然界的劳作者,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是靠着水来生成与发展变化的。水的这种性质,使它成为五行中极活跃、极重要、极有生机和有力量的一个因素。

水虽然有润下之性,但不善于向上发展。在五行中,水最怕见火,一着火就被化为水汽,踪影全无;水虽然能够淹没一切,但火势大时,还是无能为力,因此水只能克金生木,这是由水的性质所决定的。

水的性质决定了水在空间布局和风水应用上的特点:水位较低,宜居于北方;宜流动曲折,忌断竭和浑浊;宜远大平阔,忌逼窄狭小;宜外明内暗,忌内明外暗;水在建筑和物品的布置上,宜下不宜上,宜在外不宜在内;北方藏水宜明不宜暗,南方藏水宜暗不宜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