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子五行属什么意思?
“克”字,《说文》中解释为:“制也。从斤,从辛。凡克之属皆从克。”段玉裁注云:“今人谓能制者曰克。”又引申指战胜、攻破等含义。 “子”的本义是“幼小的动物”或“人类幼崽”,但古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年岁”,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子”就是指“十月”;“子鼠丑牛”中的“子”是指“老鼠”。 因此“克子”,即“能够制服小鼠(或者征服幼崽)”,引申意为“治丧”,再引申就有对某些事情无能为力或者办事不成功的意思了。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其中“木火水土金”分别对应五个季节,而“水木金土火”则对应着东西南北中五方。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的,并依此建立了对应的符号系统——其中“水”代表阴,“火”代表阳。“土”既是阴又是阳,所以出现两次。 而每个元素都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和情绪。在《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属性: 脾主色黄,肝气旺颜色红,心火旺颜色赤,肺金旺白色,肾水旺黑色。 心主喜怒,脾主思,肝主怒,肺主忧,肾主恐。
显然,“克子”中的“子”带有“水”和“土”两个属性,所以它对应的感情色彩也有“悲苦”和“忧愁”的意思。而“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所以,整个成语“克子”就代表了“忧郁寡欢、愁思缠绕、行若木偶”等一系列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