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为什么五行属木?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传统五行理论中,“我”到底是什么? 传统说法是,“我”就是一个人。
但是,一个人,是如何承载五行之气的呢? 《黄帝内经》说: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意思是说,要了解人体的五行之气,就要观察人的情志、饮食、作息,以及所处的环境。
当然,还有更精细的分类,比如《灵枢·脉度》提出,人体经脉之气分为大小周天,各五十丈,每一丈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阴,一部分属阳。其中前二十丈为阴,后面三十丈为阳。
在身体表面,经脉的气运行于体表,形成经络。体内脏腑之气,则形成六腑,这是阳的一面;而肠腹等内在脏器,包裹着的肌肉形成的凹陷,则是阴的境界。 在人体这个小宇宙中,天地自然之道其实早已设定好了。
所谓五行,其实就是五种不同的物质能量状态。金木水火土,其实只是五类物质能量的符号象征而已。它们的属性,是通过相生相克的原则来确定的。 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个人。
如果个人生活有规律,情绪稳定,饮食有度,那么个人五行之气就会平衡。 反之,如果这个人贪凉喜冷,情绪起伏大,暴饮暴食,那么五行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会产生疾病。
所以,五行之气的相生相克,最终落实到人的身上,其实是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的体现和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中医向来主张治病治人,而不只是药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