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如何产生?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平时经常看一些关于阴阳五行的古书。现在把其中关于金的论述摘抄一段并加以浅显的解释。 《黄帝内经》中说“五脏者,中之正气也;六腑者,中之腑气也”(《灵枢·本脏》),又指出“肺……其性燥”“心…其性炎”“脾……其性慢”“肝……其性刚”“肾……其性主水”(同上)。这种以人体器官的性质来区分五行属性的方法在东汉的经学家王充的著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他在《论衡·命义》中指出“形器之生,各有五形:木形之人,骨节宜直而体轻,土形之人,敦厚朴重,金形之人,骨骼坚固,火形之人,身体小瘦而长,水形之人,体格大肥。五形之人,各以其形,命之曰:木形生人,金形生人,火形生人,土形生人,水形生人。”这里明确地把人的体型与五官、皮肤等特征联系起来,进而将五官的形状归入不同五行之列,即“木形人之目,细长而媚;金形人之目,圆大而光......木形人之唇,薄尖而上挑;金形人之唇,丰厚而红润……”以此类推。
由于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建立的,因此古人常常借助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黄帝曰:法于阴阳,象天法地,奈何?岐伯曰:法天像高,法地像厚。”高下厚薄似乎是在说天地之间有形之物,但其中的“高”也有形体高的含义,“厚”字更有深厚之意,其实也是在形容形状。因为如果人体上下或左右不对称,或身材矮胖或者干瘦,都属于“高下”异常的现象而被归属于病态。同样,如果人体脏腑之气或功能活动旺盛,或衰弱,都会导致“厚薄”失常,从而成为病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