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五行是什么?
粟(学名:Setaria italica),亦称小米、稞米、乔麦、苏稷等,属于禾本科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北方为多,素有“北粟南稻”之称。 粟属短日照作物,喜温怕冷,适宜生育的温度为20℃-30℃;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不论山岭荒地还是沟壑旁边,只要有水源和阳光,就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结构松弛、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质壤土最为适宜。
世界上最早栽培粟的是中国,约在7000年前,黄河流域就成了粟的集中产区,此后逐渐向西扩散到印度河流域及西亚地区,并向北到达蒙古高原以及俄罗斯远东地方。到了春秋战国时,已有大量关于粟的记载,如《管子·轻重》中有“粟重而贱者,国卑。粟轻而贵者,国尊。”“国无三年之粟,谓之不足;民无百里之家,谓之不富。”当时已经有了将谷子去壳的方法,称为“舂”,把剩下的外壳叫“粃”。汉代以前人们吃的是全谷粒的糙米,汉代以后才开始逐步食用精白米面。
唐代诗人王建在诗中描写了种粟的场景:“新秋海雨遍,宿润云梦泽。草青淮水涯,麦熟吴地阔。东皋下秧鸡,北原开粟田。农夫来语燕,农妇始餐蚕。”宋代时粟已成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宋徽宗赵佶曾下令在首都东京开封城南筑堰引水,种植菰(茭草)和粟,作为备荒之策。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详细阐述了粟的栽培技术,明代宋应香著《群芳谱》记有小麦、黍、秫等各类农作物1624种,其中就有粟。
直到近代,粟一直是重要粮食作物,新中国成立之初还做过两次全国性的扩种粟米(1952年-1.5亿亩,1965年-2.8亿亩)的计划,但由于后来大力发展水稻和小麦,加上化肥农药等的广泛使用,粟的生长受到抑制,其产量和种植面积都大幅度下滑,现仅存于我国西北地区及部分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