膱五行属什么?
《说文》:“脡,鱼肠也”;“腒,雉脯也”“臐,犬肚也”“臊,猪肾也”“膮,牛大肠也……膴,肉之多也”“膻,羊腹中气也”……这些字在今天都已经不常用,但都是指某几种肉类食物。 《尔雅》的分类更细致些:“膷,牛肉;臐,狗肉;膮,猪糟;醓,菜羹(以醢);羶,羊肉……” “膷、臐、膮、鲊,皆熟食。”“醓、羶,皆是末食。”——这已经相当接近我们今天对于不同烹饪方法的划分了,“烝(熟饮)”“炰(烹)”“脍”“菹”等词则更多指代不同烹饪方式下的菜肴。
“餲”指放久了变味的熟食,“馁”是未煮熟的饭或隔夜的饭菜。 ——这些食物都属于“馐”的范围。 《周礼》中有“膳夫”一职,负责管理王室的饮食,有“掌共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的职责,这里的“膳”除了指烹调好的饭菜外,应该还泛指可供食用的各种食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小篆“膳”作“饍”,《史记·李斯列传》里有“殽核之为饌”,“飪”下司马迁注云“古膳字”,可见古人是用“膳”字来表示所有经过烹调的食物——从字面上看,“膳”由“食”和“善”组成,“善”字这里似乎表示的是加工的食物,因为“膳”还有“好(美味)”“养(供御)”的意思。
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了“膳”的字形演变:“膳,进食曰膳。……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奏始皇,请定谥号。始皇命公子胡亥制谥法,德高者称‘皇’,行远者称‘帝’。秦既得天下,称皇帝矣。而‘膳’字从食从善,言进食之法如行善也。”“善”字在古代表示各种精美的食品,后来渐渐有了美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