鯏五行属什么?
鮧,读音yí 。古书上说的一种鱼,头大而眼小。《礼记·曲礼上》“脍鲤”唐孔颖达注引汉郑玄语:“脍鲤谓之鱠鮧。” 鮧,又名鳓鲚、鳓鱼。体侧扁,长约为高的2倍;头部较大且扁平;眼睛较小;口较大,斜张,下颌稍向前突出;鳃盖膜向后直至尾柄基部;全身鳞细而柔滑,颜色由银白至浅黄;尾鳍分叉较长;背鳍和臀鳍的软条部分长度相近。为近海洄游型鱼类,生活于沿海地区及江河出口处。每年春季逆流而上至河口产卵,夏季则在海中觅食育肥,冬季则回到淡水河流中越冬。喜群集,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常呈垂直跃起,使身体露出水面,以惊逃避险。主要以鱼类为食,亦食底栖动物。10月产卵,在江河入海口处筑巢,用唾液凝成圆珠状,内有一枚椭圆形卵。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除东北辽河中下游外,在其他沿海地带均有分布、产量较多,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可供鲜食或制成咸干品食用。其脂肪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有一定功效。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鲡鱼别名带鱼属海洋鱼类
英文名Flounder
拉丁学名Elopichthys boskai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鲽科>鳀属
命名者(Linnaeus,1758) 形态特征 头较尖,前端钝圆。吻突明显,呈锥状。两眼位于头上侧前部。鼻孔位于眼前方。口大,端位,略斜裂;牙密集,上下颌各有一列,齿较长大,三角形,排列整齐。鳃盖有3个感觉管状突起。鳞细小,圆鳞,易脱落。背鳍和臀鳍均较短,均无硬刺。胸鳍宽大。尾鳍短小,尾椎轴低平。
生活习性 用口吸吮着水流而进食。食性广,以虾蟹等甲壳类为食,也吃小鱼等。
地理分布 中国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除东北辽河中下游外,其他沿海地带均有分布。
繁殖方式 在江河入口处的泥沙底上凿穴成巢,卵胎生,每次产卵60-100粒。
药用价值 全鱼可入药,具有补血、益精、止痢的功效,主治血虚头昏、贫血、浮肿、痢疾、痈疮等症。
经济价值 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沿海一带居民喜爱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