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坐什么方位?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随着这五种元素之间的比例和关系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这种观点被称为“五元说”或“五行说”。 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阴阳属性,并且都包含在五行之内。以人体为例,心属火,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这就是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
《黄帝内经》中提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聪明人会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生活,不让自己处在极端的环境中,不使情绪有大起大落,不过度劳累或悠闲自得,这样就能避开疾病的侵袭,健康长久地生活下去。 而中医在诊治疾病时也十分讲究根据患者体质的阴阳五行属性来选择治疗药物。比如,由于中医将人体分为阳气和阴气两大系统,并将六神(魂、魄、意、智、志、心)归为阴,五脏归于阳,因此治疗时不但要根据脏腑的功能特性来确定治法,还要结合患者的性格特点进行药组搭配,以达到最佳效果。 现代生物学证实,人的情志的确会影响到体内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比如,有人听到坏消息后会气急败坏,愤怒之情会迅速由肝脏转送至胆,造成胆经气血流通不畅,导致口苦咽干;忧伤、忧愁会使人肺气闭塞,气机升降失常,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恐惧、惊慌会导致心神不安,从而影响五脏的正常功能,致使免疫力下降…… 我们既要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医药学,用“平衡”“适量”等理念指导中医药的应用,又要认识到“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对于防病治病仍具有实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注意调养精神,保持心态平和,同时注重饮食调理,不偏嗜,不过食寒凉,如此才能达到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