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的五行属性是什么的五行?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就回答过几次了,只不过我都是站在“西方学派”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而题主问的是“中国学派”的观点,所以我也来从中国传统阴阳五行的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五行”呢? 中国自古有“五行”之说: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元素。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出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对五行学说阐述得最丰富、最完整的当推汉代的董仲舒和唐代的刘禹锡等。他们所说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认为是一切事物的基本组成要素。
那么,既然五行是五种不同的物质,那么它们对应的属性就是“阳”与“阴”两种类型,比如木属“阳”、金属“阴”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说,“五行”也就是“五行”,它们的对应关系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五行”的另外一种说法叫做“阴阳五行说”或者叫“阴阳五行论”,其基本内容为: 五行的相生相克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规律,也是古代中国人民用来认识自然,指导生产的工具。它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与现象(包括人与自然),都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循环往复地生生不息,循环不已。
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篇,以应阳九百六之数……人之血气精神,五脏藏焉,皆禀气于胃,藏于五脏,至六腑,皆禀精气……”其中的“九”代表的是“奇数”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九”代表的就是“阴阳”中的“阳”的含义——即阳性物质或阳性的性质,“六”则为“阴”,即为阴性物质或性质的体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东南西北中”这五方所代表的含义吧! 在《吕氏春秋·音初篇》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尧舜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叫“涂山”,那里有个叫禹的人,他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终于治服了滔天的洪水,受到了人们的拥戴,被封为治水的大禹王[1].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因为思念丈夫,常常在梦中梦见自己在大雨中淋了一夜;于是她就来到了淮河岸边去寻找丈夫禹的身影----结果她果然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丈夫,并且还与他在淮河边上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还生下了儿子启[2]. 这就是“大禹治水三过门而不入”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东”与“南”这两个方位之间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东方为阳”,“南方为阴”呢? 其实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区域主要是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附近的地方;而在黄河和长江之间的这片土地上,由于气候比较温暖湿润,适合植物的生长,因此这里的土壤一般都是比较肥沃的黄色土质。这些黄色的泥土经过雨水冲刷,逐渐形成了黄土地貌,而这些河流也都是由西向东流的,这就形成了我国古代地理上的东西分界线——“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这条线的北面基本上都是以黄土为主的地貌形态,这也正是所谓的“南方为阴北方为阳”的道理所在啊!
再来说说西、北两方的含义吧! 其实这个道理跟上面说的道理是一样的:西临大沙漠,北靠高寒地带,这样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人们将这种自然环境称为“西、北风沙”之地,而把这种环境下的生物也称为“西风沙虫”、“西北风沙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