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五行属什么的?
其实这个字是后造的字,金文和甲骨文中都没有这个字。所以它是个会意字还是象形字现在还有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米”是会义符,就是表示这种谷物是粘性的,那么它的偏旁应该是“米”部。而有的学者认为它的偏旁是“竹”,因为古书记载这种粮食可以当作竹子的原料来制作器物,比如做刷具、毛笔等 “糯米”这个词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大约是在汉朝的时候才逐渐普遍叫法为“糯米”而不是以前叫的“黍米”或者“黄米”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北方的农作物主要是粟,也就是俗称的小米和黄米,这种作物耐贫瘠且产量高,但是粘性不足,不适合制作年糕之类的食品;南方种的一种作物叫做粳稻,这种水稻的粘性比较好,但产量低而且容易受到虫害,后来就逐渐被糯米取代了 所以从字源角度来讲,可能它一开始像竹子或者像小米多一些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则更像米多一些 为什么这么讲呐? 我们看《康熙字典》里面是怎么给“糯”定义的呢? 上面明确写了“俗作粕”这两个字都是水部的,也就是说它们原本的意思差不多。但是我们看现代的字形来看,“粕”这个字已经变成了米部了(虽然还是有点接近竹部),而且读音也由pò音变成了bèi音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清朝中后期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糯”字应该写作“糯”,而且这个字的部首应该是“米”部。至于为什么变成这样,我想大概是因为糯米作为米种的一种越来越普及导致的吧! 再回头看一下这个问题描述里的几个例子,我觉得题主可能是把“米饭”的“饭”当做了“糯”的本义了 其实这挺正常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词汇很多都是借用别的词的,尤其是借用来形容一类事物整体的词汇更常发生误用的情况——想想看咱们平常说的“面粉”“豆浆粉”之类的话是不是也是借用了“面”和“浆”的本意啊~ 最后附上一句诗作为结束吧~ 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叫《食糯米》 “人间犹有未尝物,我老安能不食之? 饱餐一钵东归去,夜插梅花把酒卮。”———————————— 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到底应该怎么解释,还请大家指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