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五行属什么的?
“麒麟”是中国的吉祥神兽,象征祥瑞。 它身似鹿,头似狮,尾似龙,角似鹿,腹似蜃,鳞似鲤、马蹄似虎,须像蟒,集狮头、梅花鹿脚、鲸鱼须、大象鼻、蛟龙鳞等四种动物于一体,由千年麒麟照水而化,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 “麒”的本意为一只长着翅膀的大麋,是一种上古神兽;“麟”则是一种长有鳞片的鹿,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
《风俗通义》中说:“麒麟,麟之角也。”可见古代人们认为麒麟就是麟。汉代以后一般将“麟”作为“麒麟”的全称。从汉代起,人们就常用麒麟来比喻优秀的人才,有时用来比喻才貌不凡的人。
现在大多认为是长颈鹿,因为现代汉语中“麒”“麟”两字已专指麒麟。
1.“麒”在甲骨文中被描绘成一只长着鸟翼的鹿(详见图)。《说文解字·麒部》中对这一字的解释是:“麒,瑞兽也。”这是后人根据汉代以后流行的看法对字形和字义的解释,与周秦的写法不同。
2.战国文字中的“麒”仍写作上形下鸟的形旁加左右结构的“鹿”。在东汉时期,这个字演变为左形右声的新字形,到魏碑时完全定型为今天通行的写法一一上下结构的形符。
3.“麟”在金文和小篆中都作“麐”或“麟”,但金文的“麐”从鹿从省音符号“儿”,小篆的“麟”已从鹿不从儿。
4.汉代隶书承袭小篆字形,基本不变。楷书沿用隶书形体。宋元以来的仿古体楷书中,为了接近小篆,多将“足”变为“目”,即我们今天常见的写法。
5. “麟”的金文和小篆作“麐”,其中“鹿”下部作一小孩状,这是“鹿儿”的省写。后来小篆将此省去的一横写成“儿”,隶书将“儿”变为“足”,楷书继承了这一变化,并成为今天的通行字体。
关于“麒”“麟”二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故事。
相传,商纣时东夷部落首领太公望姜子牙曾向周武王奏称周朝将要得到此二灵物以助其伐纣,后周武王在伐纣时在渭水北面得到了此二灵物之一,并命名为“麒”;另一灵物则因周武王的使者中途迷路而不见。于是周武王命人将渭水上游至下游数千里之地的大鹿尽数放走,并将得到的第一只大鹿命名为“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