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五行属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释“庞”为 㙡,从龙,奉省声,读如朋 𥔊。以形声说之,则䚱下体龙是表意符(本义当与龙有关);以会意说之,则䚱上部件奉乃是整体的意思,可理解为“捧奉”或“奉献”之类(因为其中从“又”、“口”等均为表示手的符号,所以其意仍在于手)。
再来看看它的字形演变及其甲骨文造型—— 从以上字例可知许慎所谓“从龙”(龙乃表意)云云并不准确,更接近于会意的说法,即该字的上半部像一条跪着的大蛇,下半部分的“人”则是“捧”“奉”的手势。 “庞”的“本义”究竟是什么,似乎已不可确知了。 至于后来“庞”的读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想可能还得从以下角度去分析判断:
一.看“䚭+𤑹=𣘫/𥕧(音páng)”这个异体的关系。 据《汉字源流字典》,这两者都是“庞”的异体,均见于秦简中,且其形体构造一致而仅“口”的位置互倒而已——“此字从龙,与‘㙡’不同之处只在‘口’的位置上的颠倒而已……可以推想‘𣘫/𥕧 ’可能是‘庞’的一个古字。” 然而问题在于:如果上述两字是“𣘫/𥕧 ”与“庞”的古体的话,那么《说文》中“庞”的全部14个异体以及“䚯”全部6个异体的所有构形便都要发生疑问了! 所以我觉得“䚭+𤑹=𣘫/𥕧”这一对异体字大概不是上古时期的文字,而是后人为了方便书写而新造出来的合体字罢了。当然,这也只是我的揣测,不敢妄语。
二.再看“庞”与“𢾆 (pó,大)”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二者原本属于同一字族[2],只不过后者的“囗”演变为“”而已[3]。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原来在上古时期人们写作“𢾆 pó”表示“大”之意时多写成“㙉”形,但后来为了区分,于是就在“㙉”旁加上一个表示手形的符号来区别它和“㙡 pāng”所表示的另外一种“大”的含义,于是便有了“㙈”这种形状的文字。 而后来因为书写习惯的原因使得人们将“���”中的“口”移到了下面,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𣘼 ��”的形状。再后来这些“非正体”的字逐渐被淘汰掉,而“㙈”也慢慢发展为“庞大”的“庞”。
参考 ^ 王力主编.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85. 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