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字五行属什么?
“避”的繁体字为「避」,《说文解字》中解释:「避,去也。从辵,毘声。」 许慎认为该字的本义是离开、远离,所以用「辵」(音chuò)和「毘」(音pí)来组合成这个会意字。 其中,「辵」表示走路;而「毘」在古文中通常作「違」,有违背之义。因此,整个字形合起来就表达的是一个人背对前方,正在逃跑的意思了。这正好符合我们日常所说的「避」的含义——也就是躲避、回避。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避」字的五行确实可以归属于火。因为火的特性就是能够照亮四方,给人以警示作用。所以古人把很多具有警告功能的工具都设计成了火的形状或颜色。例如烽火台、信号灯等等。由此看来,古代人民在造字的时候就很有智慧啦! 那么为什么「避」的部首要使用「辵」呢?其实这里是有典故的呦~ 相传尧帝在位时曾经想要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舜,但是他的儿子丹朱坚决反对。有一次,尧帝带着丹朱一起打猎,结果丹朱竟然在半途里掉队了,自己先回了营地。等到他回到营地之后发现父亲不见了踪影,于是就四处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草丛旁找到了奄奄一息的父亲。原来尧帝的腿不小心碰到了毒草,已经中毒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丹朱十分后悔自己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跟父亲在一起,于是就在心里发誓今后一定再也不离开了。这就是「避」字部首中有「辵」的由来,同时也是「避」字中带有火属性的原因之一。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的「辵」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汉字哦~ 「行」在古代指的是直线行走,也就是「走」; 而「辵」则是指弯弯曲曲地绕路前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走停停」或者「走走逛逛」——这也就是「走」和「步」的区别所在呀!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远观」与「远眺」、「漫步」与「散步」等词语中的「步」与「辵」都有不同的含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