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五行属什么的?
《史记》《汉书》中,都有关于“淮阴侯”韩信的传记: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少年及青年时期的许多事迹,其中提到他年少时有次在河边钓鱼,一个老大娘漂棉絮,见了他,就拿饭给他吃。韩信很感动,对老大娘说今后一定要报答她——老大娘连连摇头摆手说不用:“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大丈夫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因为你饿而给你饭吃,哪里是想得到回报呢)”
《汉书·高帝纪》则更具体地记录了此事经过如下: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老母垂浆汲且鱼,信怪而欲钓,其母迎谓曰:“愿少赐鱼”。即母亲因为可怜他,想让他吃饱一点好有力气去钓鱼。于是问他要几条,韩信说一条就行。老人给了他两条并送他回去——如此可见当时的韩信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而且,从老人不嫌韩信脏乱,还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可知这位妇人虽然不富裕但心地还是很善良的;而她之所以要帮韩信是因为她怜悯他,而不是出于一种施舍心理——这正是所谓“老而不寒馁者,天下之善人皆能如是矣夫”。 如果结合上面两段话来看,就可以知道,韩信出生时“父母亡故”之说纯属子虚乌有的捏造;当时他的确是有一个家,并且由于家中贫困,连他这样的年轻人都要外出打点零工才能维持生计,因此他才没有时间去读书认字从而得以被“市井小人轻侮嘲骂无礼戏弄”。所以,“刘邦与吕后将韩信捆缚送到长乐宫钟室”云云也是无稽之谈。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照此而论的话,那么司马迁所说的“淮阴屠中少年有辱信者”一事便值得怀疑——若非如此,他又怎么会不知道韩信的身世和经历呢?
至于其他的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比如有人说是韩信因受胯下之辱而逃往燕国,结果中途遇到刘邦才当了官;还有人说韩信是被萧何月下追回来的……但是正史上都没有这样记载。我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后世文人为了衬托出韩信的胸怀宽广和不耻下问所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总之,这些都不必太较真就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