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国道家学说中认为宇宙万物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 《尚书·洪范》记载了商朝王室问箕子“五行”之目的: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之序,水火金木次列,故不失序则无为灾。 今五行无次,木乃折,金乃钝;水火相斗,山泽通气,雷风相悖,日月不明,四时不相止,五行无所用之,吾不敢不闻而告帝帝若何? ”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解释世界万物的构成和相互关系,民间常用五行八卦判断事物吉凶,比如算命或看风水等。 五行学说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五行学说是中国文明的原创发现。 但是,现代科学揭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些物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叫亚原子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光子和中微子等等;第二类是基本粒子组成的聚集体——分子;第三类就是宏观的物质世界了。这三种物质的分类跟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压根儿对不上号(参见《什么是五行?为何被如此滥用?》)!
然而,在古书中也有关于五行的定义:《尚书·禹贡》说“九州既凿,滨疏淮路,九河既道,环绕梁济”;孔安国传解释说:“此言河出昆仑,积成九川,出为中国河,入于海。东注于泰山脚者,谓之一渎。凡此五岳及四读也。”这里说的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与济水四条大河以及与之相应的四个湖泊:长江之洞庭湖、黄河之孟门津、淮河之具仓湖、济水之大野泽。其中济水最后被黄河所湮没,但古人仍将其列为四渎之一,可见他们对五行的理解是:五条河流分别是五种不同的性质,它们流经之地形成了五大湖泊。这就是最早的“行”的含义吧。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五行的“行”指的是道路的意思:因为五岳是中国的五座最高峰,四渎则是流入大海的大河.于是人们将这九个地方比作一条道路,称为“五岳四渎”,并认为这是天地之气的交通要道。因此五岳四渎就等同于今天的道路交通网了……那么既然古代的五行是指道路,为什么后来又发展成了五元素呢?这是因为古人的思维方式是以象来思考问题的:他们首先看到自然界中有五种形态的东西--土和水为大地,金和木则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两种重要元素。然后他们又进一步发现了土与水能够生成新的东西叫做金或者木(金属矿石的开采技术在当时已经比较成熟且普遍)。
这样一来,他们的认知过程就变成了这样:水孕育出了土,土生出了金与木,金可以炼化为木......其实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过程啦~这种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的思维方式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直至现在。所以现在我们还是习惯性地把"五行"当作元素来使用着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