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五行属什么?
“五行”这个词,最早见于《管子》一书。所谓“行”,指的是“道路”的意思;“五行”,就是指五种不同的道路——“五材之道”——水、火、金、木、土。 那么它们分别对应什么样的属性呢?这个说法很多。比较常见的解释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相生相克”说。不过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因为从“道路”的说法出发来看的话,应该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才对吧!所以这种说法很可能是后人为了迎合当时流行的“相生相克”观念而附会出来的。
至于在“五行”中添加上木和神的说法,据说出自《尚书·禹贡》。其中记载古代禹分天下为九州,各州的特产不同,其中九州中的冀州有柏、棣等木材,荆扬二州有桐、梓等木材,兖州有桧,青州有柏等木材,徐州有柞,豫州有松,梁州有楩楠枳杞,雍州有桂、楚、椒、樗,幽州有檀,并州有槐……这里的“柏”被当成了柏树(bó)的“柏”,其实是指柏脂——把柏科植物的树脂收集起来,可以当作香料使用的一种东西,在古代非常珍贵,所以有“柏成肆”之称。这里提到的各种树木,都被当做是可以用作建筑的材料;而“神”则是一种用来祭祀用的香。 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木和神的属性,但是从它们的用途以及位置来看,无疑是要放在火的上面的。
到了汉代以后,人们把五行当成是五种基本元素来看待了。比如《黄帝内经》中就认为“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石者,万物之根本也。”“金水相生”说似乎就是从这里开始流传开来的。